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引 言

范围

本标准为进行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提供准则。它描述了为达到有害生物容许程度而用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选择的综合程序。

参考文献

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应用协定,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
植物检疫术语表,2004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5号,粮农组织,罗马。
植物检疫术语表-补编1:官方防治限定有害生物概念的解释和应用准则,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5号,粮农组织,罗马。
植物检疫术语表-补编2:关于理解潜在经济重要性和包括提及环境考虑在内的有关术语的准则,2003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5号,粮农组织,罗马。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199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号,粮农组织,罗马。
监视准则,1997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6号,粮农组织,罗马。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粮农组织,罗马。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环境风险和活体转基因生物分析,2004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1号,粮农组织,罗马。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植物检疫原则,1995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号,粮农组织,罗马。
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概念及应用,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6号,粮农组织,罗马。
建立非疫区的要求,199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4号,粮农组织,罗马。
建立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1999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0号,粮农组织,罗马。
采用系统综合措施进行有害生物风险治理,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4号,粮农组织,罗马。

定 义[1]

地 区

官方划定的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或若干国家的全部或部分。[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1999年;以世界贸易组织《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应用协定》为依据]

有害生物低发生率地区

主管当局认定特定有害生物发生率低、并采取有效的监视、控制或根除措施的一个地区,既可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也可是若干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

货 物

从一个国家运往另一个国家,当有要求时注明在同一植物检疫证书中一定数量的植物、植物产品和/或其他物品(货物可由一批或数批组成)[粮农组织,1990年;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寄主范围

在自然条件下能维持某种特定有害生物生存的植物种类[粮农组织,1990年]

侵染(一种商品的)

某种商品中存在有关植物或植物产品的活的有害生物。侵染包括感染[植检措施专家委员会,1997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修改,1999年]

原定用途

进口、生产或使用植物、植物产品或其它限定物品所声明的目的[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6号,2002年]

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该公约于1951年存于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后经修改[粮农组织,1990年;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监测调查

为证实一种有害生物种群的特性而进行的持续性调查[粮农组织,1995年]

国家植物保护机构 政府为履行《国际植保公约》中规定的职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粮农组织,1990年;原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

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就一个地区而言,不属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粮农组织,1995年] NPPO 国家植物保护机构[粮农组织,1990年;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官方的

由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建立、授权或执行的[粮农组织,1990年]

官方防治

积极实施强制性植物检疫法规及应用强制性植物检疫程序,目的是为了根除或封锁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见术语补编1)[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途 径

任何可使有害生物进入或扩散的方式[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

有害生物

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

有害生物分类

确定一个有害生物是否具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特性或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特性的过程[植检临委,2001年]

非疫产地

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地区[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0号,1999年]

非疫生产点

生产地点划定的部分,那里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出现有害生物,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地区以及被作为独立的部分,以非疫生产点相同方式管理的部分。[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0号,1999年]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评价生物或其它科学和经济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定某种有害生物及将为此采取的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粮农组织,1995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修改,1997年]

有害生物状况(某一地区)

当前某一地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有害生物,酌情包括按照官方根据当前和历史上有害生物记录或其他信息,利用专家判断所确定的分布情况[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1997年;植检临委修改,1998年]

植物检疫措施(商定的解释)

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或限制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的任何法律、法规或官方程序[粮农组织,1995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修改,1997年;植检临委,2002年]

植物检疫措施一词的商定解释,说明了植物检疫措施与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第11条中未得到适当反映。

植物检疫法规

为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或者限制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而作出的官方规定,包括制定植物检疫验证程序[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1999年;植检临委,2001年]

种 植(包括再种植)

将植物置于生长介质中或通过嫁接或类似操作以确保其以后的生长、繁殖[粮农组织,1990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修改,1999年]

植 物

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粮农组织,1990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修改,1997年] 种植用植物 已种、待种或再种的植物[粮农组织,1990年]

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粮农组织,1995年;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PRA地区

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有关地区[粮农组织,1995年]

检疫性有害生物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

区域植物保护组织

应履行《国际植保公约》第IX条规定的职责的政府间组织[粮农组织,1990年;粮农组织修改,1995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1999年;原为(区域)植物保护组织]

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 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97年]

限定有害生物

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国际植保公约》,1997年]

RNQP

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6号,2002年]

RPPO

区域植物保护组织[粮农组织,1990年;植检临委修改,2001年]

抑 制

在被感染地区内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粮农组织,1995年;植物检疫措施专家委员会修改,1999年]

技术合理的

依据通过利用有关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或酌情利用另一比较研究和评价现有科学信息而作出的结论具有正当理由[《国际植保公约》,1997年]

要求概要

对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目的是,在一个特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确定与种植用植物相关的有害生物,评估其风险以及酌情确定风险管理备选方案以达到容许程度。对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过程的开始)包括确定与种植用植物相关的有害生物,它们不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可能受到管理方面关注,并且应当考虑对被发现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区进行风险分析。

第二阶段(风险评估)首先对与种植用植物及其原定用途相关的单个有害生物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符合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标准。风险评估接着进行分析,以确定种植用植物是否是有害生物侵染主要来源,确定有害生物对那些种植用植物的原定用途造成的经济影响是否不可接受。

第三阶段(风险管理)包括确定有害生物的容许程度以避免造成第二阶段所确定的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并确定管理方案以达到这一容许程度。


[1]  方括号中的参考资料系指术语的定义或修订。


上一页上面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