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DUNICEFWFPWHO
  • 按照食物不足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2.1.1)衡量,2021至2022年间全球饥饿状况基本维持不变,但仍远高于 COVID-19 疫情暴发前水平。2022年全球约有9.2%的人口受饥饿影响,高于2019年的7.9%。
  • 2022年,全世界估计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按中程数(约7.35亿)计算,2022年全球饥饿人口较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增加1.22亿。
  • 2021至2022年间,亚洲和拉丁美洲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西亚、加勒比和非洲所有次区域的饥饿水平仍在攀升。
  • 预计2030年将有近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比没有发生 COVID-19 疫情和乌克兰战争的情景下多出约1.19亿人,比仅仅没有发生乌克兰战争的情景下多出约2300万人。因此,全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消除饥饿的具体目标方面挑战巨大,其中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
  • 2019至2020年间,全球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2.1.2)一度飙升,现已连续第二年保持不变。2022年,有24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深陷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约占全球人口的11.3%。
  • 纵观全球,面对粮食不安全,女性和农村地区居民首当其冲。2022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影响农村地区33.3%的成年居民,城郊和城市地区受影响的比例则分别为28.8%和26.0%。COVID-19 疫情暴发后,全球粮食不安全方面的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但从2021年的3.8个百分点缩小到2022年的2.4个百分点。
  • 2021年,全球超过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比例高达42%。尽管此类人口总人数较 COVID-19 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增加了1.34亿,但在2020至2021年间实际下降了5200万。
  • 2022年,全球五岁以下儿童中,估计有1.481亿(22.3%)发育迟缓,有4500万(6.8%)消瘦,有3700万(5.6%)超重。农村地区发育迟缓和消瘦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超重现象则略多于农村地区。
  • 世界各国稳步提高了六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但依然无法到2030年如期实现各项具体目标。儿童超重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变化不大,消瘦发生率则是2030年具体目标的两倍多。
  • 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升,到2050年,预计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乡连续体农业粮食体系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为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的健康膳食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 存在的挑战包括:廉价、方便、预制和快餐食品大行其道,这类食品往往属于高能量食品,含有高脂、高糖和/或高盐,可能加剧营养不良;果蔬的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健康膳食需求;小农户被正规价值链排斥在外;城市肆意扩张,土地和自然资本流失。
  •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机遇,带动食品价值链延伸化、正规化、综合化发展,从而扩大了初级农业生产外创收活动的范围,让女性和青年受益匪浅,并丰富了营养食品的品类。随着城市区域靠近农村,农民通常能够更好获取农业投入品和服务。
  • 为了解农业粮食体系各环节(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采购到消费者行为的方方面面)发生的变革,应以城乡连续体的视角,把握城市、城郊和农村地区之间互通加深、联动发展的格局。
  • 在推动城乡连续体食物供需变革方面,亚洲和拉丁美洲走在世界前沿,非洲则在加快变革,努力改变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和无力负担健康膳食人口比例居世界最高之列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初级农业生产外就业的大幅增加与互联互通的食品市场和食品供应链迅猛发展,推动着城乡连续体膳食发生转变。
  • 11个西部、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的最新实证颠覆了“食物采购仅占非洲农村家庭食物消费一小部分”的传统认知。在这些国家,城市地区家庭食物采购支出比例颇高,但整个城乡连续体支出比例也十分高,甚至远离城市中心的农村家庭也是如此。
  • 新的证据同样颠覆了城乡地区采购模式截然不同的传统认知。在11个被研究的非洲国家,虽然城市地区加工食品(包括深加工食品)消费价值比重较大,但进入城郊和农村地区后只是逐渐减少。此外,蔬菜、水果和油脂消费价值占食物消费总价值的比例在整个城乡连续体中相当一致。
  • 城郊和农村地区家庭日益依赖食物采购,因此健康膳食的可负担性变得越来越关键。在11个被分析的非洲国家,尽管健康膳食成本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可负担性仍低于城市中心。居住在城郊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家庭的处境尤为不利,其需要将目前的食物支出增加一倍以上才能确保健康膳食。
  • 在这些被分析的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并非大多数国家农村地区所独有,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和城郊(距离大中小城市1小时以内路程)地区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与农村地区相近,有时甚至略高。
  • 城市中心深加工食物消费和外出就餐大量增加的问题逐渐显现,并有向城郊和农村地区蔓延之势,儿童超重发生率可能随之提高。
  • 为拓宽可负担健康膳食的获取渠道,并为所有人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需采取适当政策方法和法律手段,充分把握农村、城郊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联动发展的趋势。
  • 农业粮食体系各组成部分间联系日益紧密,为实现双赢创造了机遇,有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可负担健康膳食的获取渠道。为抓住这些机遇,可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公共产品,开展能力建设,从而促进城乡互联互通。这类投资应支持中小型企业在农业粮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城镇。
  • 需增加公共研发投资,发展技术和创新,构筑更健康的食物环境,提高营养食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技术对于发展城市和城郊农业(UPA),保障城镇营养食品供应的能力至关重要。
  • 为充分发挥城乡连续体联动发展优势,需建立适当的治理机制和制度,跳脱部门和行政界域束缚,协调开展连贯一致的投资。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必须发挥关键作用,摒弃自上而下的传统思维来制定和实施政策。农业粮食体系治理方法应促进各级农业粮食体系有关各方参与,确保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政策的连贯一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