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缙云县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缙云县是浙江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在浙江省属欠发达地区。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总体气候条件优越。全县土地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9%;耕地面积17.47万亩,人均0.4亩。全县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9.76万,占92.5%。2002年全县各业年总收入为42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4.3%、77.4%、8.3%。农业主导产业是粮食、高山蔬菜(以高山茭白、高山黄花菜为主)、食用菌、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席草。农户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农民家庭电视拥有率90%,电话拥有率40%,手机拥有率3%,计算机拥有率0.2%。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成为当前服务“三农”的迫切需要。为适应新形势,缙云县于2000年4月建立了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2001年至2002年又进行了网络延伸,形成了一个以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为骨干,乡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为基础,村农技110信息服务点以及农村信息员为补充,上下通达,纵横交错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组织体系
(1)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
2000年4月份,缙云县成立了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是缙云县农业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办公楼一层,方便农民前来咨询。现有工作人员38人,其中专职4人,负责日常事务,兼职34人。专职的4人分别是施德云(主任、农艺师)、朱春馨(副主任)、陈智慧(高级农艺师)、赵宅相(畜牧师)。其余兼职的34人是从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抽调的具有较高技术职称和一定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组成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市场信息、畜牧业、果茶、蔬菜、食用菌、种子、农机、农作、蚕桑、渔业、林业、工业等12个专业咨询组,每个专业咨询组有3名专家。工作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21人,其中大专14人,中专3人,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1人。该中心配有3台586及以上计算机,均可通过光缆上网;打印机2台;传真机1台;扫描仪1台;复印机1台;工作电话2部;数码相机、影碟机、电视机各1台。所应用的软件是Windows2000等。信息服务中心内还设有一间资料室,对80个农产品品种分别建了信息簿,将有关市场、技术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入簿,免费提供给农民查阅。
(2)乡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
2001年,缙云县着手建立乡镇级信息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均依托原农技站。到目前,全县25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技110信息服务站,全部安排了2—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成立了专家咨询组;配备了专用电脑、热线电话、传真机等硬件设备;安排了专用办公场所和农技信息宣传窗或宣传栏,设在集镇上人流多、热闹的地段,方便农民前去咨询;建立了信息服务工作制度。
(3)村农技110信息服务点
2002年,缙云县继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点。全县642个行政村中选择了98个农业产业有特色、产业规模较大的村建立了110服务点,占村总数的15.3%。聘请当地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贩销大户作为村信息员,负责村级信息服务点的工作。98个村信息服务点中,42个信息点承建主体从事蔬菜、茶叶、水果、香菇、药材、茭白、花卉、黄花菜等种植业,18个信息点承建主体从事麻鸭、鸽子、三黄鸡、山羊等养殖业,20个信息点承建主体从事香菇、饲料、畜禽制品、竹制品、茶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6个信息点承建主体为从事饲料销售、畜禽制品等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各承建主体都掌握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5名,占67%。村农技110信息服务点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排了信息服务场所,建立了信息服务工作制度。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及开支
(1)建设资金
缙云县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得到了政府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对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他们采取县财政补一点、部门资助一点和乡镇拿一点的三个“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即县级中心建设资金共18.5万元,由县财政解决10万元,县农业局承担8.5万元。乡镇站建设资金共38.4万元,每个乡镇约1.54万元,包括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及安装电话、办公室装修、添置办公用品等。具体解决办法是:县财政补一点,每个镇补助2000元,每个乡补助4000元;县属部门助一点,由挂钩乡镇的县领导牵头,组织联系乡镇的部门给予2000元以上的资金援助;乡镇拿一点,网络建设不足部分资金由乡镇自行解决。据统计,全县52个部门共出资55万元援助给乡镇,各乡镇共自筹24.7万元用于网络建设。村级信息点建设,财政给每个点扶持1500元,购置设备,有的乡镇政府也积极给予补助。县电信局出台了网络建设和运行收费的优惠政策。如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上网免费;乡镇信息服务站上网包干每月100元,村信息点第一年免费1500小时,第二年半价收取,第三年优惠30%。由于2002年是实行村级优惠的第一年,以后县农业局还将继续争取电信的优惠。
(2)运行经费
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没有专项事业经费,开支都在农业局报销。全年信息服务经费支出总计6.3万元,其中包括:电话费1.2万元(2部电话);办公费0.8万元;报刊杂志费0.8万元;办公耗材0.5万元(电脑、传真用纸张、油墨等);网站服务器租用费0.3万元;网络维护管理费用1.7万元(其中网站改版1.2万元,网络维护管理0.5万元);培训、会议、调研、考察等费用1万元。
乡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也没有专项事业经费,25个乡镇服务站中,有4个乡镇是从乡镇农技站经营收入中开支,21个乡镇是由乡镇政府开支。如缙云县新建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业务经费全部来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自筹资金。2002年该镇信息服务工作费用支出共计13400元,包括:上网费1200元,电话费4800元,培训费用2000元,外出参观考察2500元,电脑维护费用1500元,水、电、纸等费用600元,资料打印费用800元。壶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经费包括:上网费用1200元,热线电话费900元,征订报刊杂志700元,编发每村一份(83个行政村)每月一期的《农信传递》500元,打印机、电脑维修费用及纸张200元,东方信息发布平台200元,共计年费用3600元。
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1.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加工
首先是依托互联网的各类相关专业网站;其次,专门订阅报刊,仅县中心就订阅了农民日报、浙江科技日报、中国农村信息服务等报纸27份、杂志36种。壶镇信息服务站订了中国茶叶、花卉、果树实用技术等报刊杂志16份;第三,农业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如县粮油站、县特产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等。县农业局对所属各业务科室制定了信息上报的任务,并在年终进行考核,与其奖励挂钩。第四,各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及时上报本地经济动态、供求信息;第五,从各种科技培训或讲座会议、外出考察等收集。
了解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是:(1)来人来电咨询了解;(2)从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角度了解农民需求;(3)县、乡镇农业工作者经常下乡调研了解;(4)乡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服务点及时反馈。
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经过逻辑分析、经验判定以及专家分析,再提供给农民或向外发布。
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1)现场(坐堂)解答
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每个工作日都有两位专家坐堂,农民可前来咨询,得到现场解答;各乡镇信息服务站均有工作人员值班,接待农民求助。
(2)热线电话
县、乡镇、村三级都设有信息服务热线电话,为方便群众记忆,号码后三位尽量安排“110”。有的乡镇甚至将已安装到农户家中后三位是“110”的电话号码调换到乡镇服务站,便于农民使用。热线电话专人接听,受理咨询,能当时解答的,即给予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工作人员将咨询内容记录下来,请咨询组的有关专家解答,并及时回复咨询者。
(3)编发刊物、简报
县信息中心创办了《缙云农业信息》(农技110特刊),每月一期,发布市场行情、种养业技术、供求信息等,刊物发到乡镇、村。乡镇信息服务站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当地农业生产特点,自行编发刊物,再发送到村信息员、农户手中。如该县壶镇信息服务站编发了月刊《农信传递》。
(4)黑板报、宣传栏、广播
在各镇沿街、人流多的地段,镇政府门前、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部门前、村里交通要道路口等显著位置都设有黑板报、宣传栏。有的是板书,有的是打印纸贴上去。根据农业生产不同周期,种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田间管理,养殖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疫病防治等农业技术知识以及市场动态信息都公布出来,农民很方便地就能了解到这些信息。乡镇、村还定期通过广播向农民发布病虫害等农情预报。
(5)从互联网收集和发布信息
缙云县开通了由半月农事、特色农业、名优产品、供求信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20多个栏目组成的“缙云农业信息网”,对外发布缙云县农村经济动态、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同时也在中国农业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发布本地农产品供求信息,或者从相关网站下载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用的信息,经分析、整理,及时提供给农民。
(6)实地指导培训
实地指导培训是传授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最好、最直接的途径。根据农时季节,农业专家要经常到乡镇、村、户进行技术指导,有时,利用乡镇大会议室、乡镇电影院,有时利用村活动室。农忙季节,白天农民劳作,就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讲座培训;有时就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由于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技术人员还要将一些专业技术用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地方土语来进行讲解,并且示范给他们看,使农民听得清楚、弄得明白,并且会操作。不同的培训内容,信息中心与有关部门联办,如,科技与市场信息的培训,与农业局专业站联办;电脑培训与电信局联办等。
缙云县三级110开通到2003年2月份,共接待咨询31610人次,其中来人咨询18350人次,来电咨询13260人次。2002年现场指导3442人次,上网查询6374次,收集信息8547条,发布信息6659条,其中网上发布3524条,印发传递2534条,网上交易305批次,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685吨,产值786万元,经济效益210多万元。
3.信息服务效果
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网络在为农民种养献技、信息导航、开发送策、产销架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农技110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发布各种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强了供需双方的联系,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贱卖问题,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缙云县大洋镇高山茭白,通过信息发布,不少外地客商循“网”而至,全镇外销从上年的750吨增到2001年的1000多吨,农户种植茭白效益明显提高。黄花菜营销大户王斌在网上发布“可供优质黄花菜”信息后,销量从过去的30吨猛增到2001年的60多吨。前路乡在近三个月时间通过网上发布桃子、李子、茭白等农产品销售信息,增加农民收入达60多万元,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森帅竹业是缙云县一家专门生产开发竹制系列产品的私营企业,尽管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但囿于市场信息的闭塞,其开发的产品一直得不到市场的青睐,2002年通过农技110上网发布“竹制系列产品”供应信息后,香港、美国等地客商纷纷来电洽谈“竹鞋、竹椅”业务,标有“森帅制造”的竹制产品不断飘洋过海,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缙云县三级农技110开通以来,组织了75个特色农产品上网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占全县特色农产品的90%以上,网上销售额占同期农产品销售额的20%。
(2)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引导效益农业的发展
农技110 广泛收集农业市场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向当地农民传递,积极引导效益农业的发展。如2001年,缙云县溶江乡准确分析周边市场四季豆需求行情,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并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结果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01年四季豆亩收益达1300多元。新建镇农技110通过国内外市场综合分析,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帮助农民发展鲜香菇、蚕豆、食用仙人掌、美国提子,收到较好效益。该镇洋山村农民陶祖宪种植的仙人掌在网上发布信息后,仅4个月就销出种片4000余片,收益2万多元。舒洪镇是缙云县“黄花菜之乡”的主产区。近年来,通过农技110找到销路后,全镇设施大棚栽培从2000年的2亩发展到2002年的500亩,亩效益从几百元增到3000多元,并从此由过去的干卖走上了鲜卖市场。
(3)加速技术推广步伐,提高了为农服务水平
农技110运行以来,通过科技报刊、因特网等,广泛收集各种科技信息,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和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实时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从而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克服了以往传统农技推广中存在的“推广的农民不需要,需要的不推广”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缙云县大洋、大源等地5000亩孕期茭白发生严重病害,县农技110接到求助电话后,迅速组织植保技术人员赶赴实地检查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使病害得到了控制。新川乡长川村农民徐耀华几经艰辛研究成功的“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通过网上宣传,许多客户“循”网洽谈,短短几个月其技术转让收入就达3万多元。由于在开展信息服务中,广大农民咨询面较广,涉及内容多,对农技推广人员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增强了农村基层科技人员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紧迫感,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市场信息,拓宽知识面,钻研新业务,从而也提高了科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水平。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网络在为农民提供服务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在以下农民的问卷中有比较全面的反映。需要说明的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本次调查的农民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相对较高,原因之一是被调查的18位农民中有5位是县定的信息员,他们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要高于一般农民。尽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至少可以说明,经过培训、指导,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收集、信息交换等方面的能力可以提高。
1.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对缙云县新建镇和壶镇两个镇1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的农民表示想了解的信息一般都能够得到,其中56.3%回答比较容易得到,25%回答很容易得到;有18.7%回答不容易得到。而对得到的信息的满意度来看,60%表示比较满意,13.3%表示很满意,也有13.3%表示不满意。说明目前农村各种信息渠道还是比较畅通,多数农民能得到符合其生产经营需求的信息。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得到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16) | 0 | 3 | 9 | 4 |
比重% | 0 | 18.7 | 56.3 | 25 |
表2 农民对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15) | 0 | 2 | 2 | 9 | 2 |
比重% | 0 | 13.3 | 13.3 | 60 | 13.3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的看法
由于缙云县25个乡镇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并都开展了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82.4%的农民回答能够经常得到乡镇信息站的服务。对于得到的信息服务,农民的认可度也很高,70.6%认为提供的信息很有用,29.4%认为有用。所有的农户都表示,如果信息能带来效益,他们愿意为之付费。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17) | 14 | 3 | 0 |
比重% | 82.4 | 17.6 | 0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用处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17) | 12 | 5 | 0 | 0 |
比重% | 70.6 | 29.4 | 0 | 0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17) | 17 | 0 |
比重% | 100 | 0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对农村信息服务几大渠道了解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技110已是深入当地民心,所有被调查农民都知道这一形式。其次,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在农民中也有广泛影响,了解率达83.3%。对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了解率也超过半数,有55.6%,但对中国农业部为促进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沟通而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推出的重要栏目“一站通[1]”的了解率却明显偏低,只有33.3%。这主要是因为该栏目推出时间不长(2002年),广泛普及还需一定时日。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了解率在所列出的七大渠道中最低,仅为5.6%。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 | 6 | 10 | 6 | 18 | 1 | 15 | 8 |
比重 | 33.3% | 55.6% | 33.3% | 100% | 5.56% | 83.3% | 44.4%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超过半数的农民曾从网络获取过信息,占55.6%,发布过信息的占38.9%,有电子信箱的农民占27.8%。这几个指标在所调查的几个地区中是属于较高的。正是由于上文特别说明的,被调查农民中经过一定培训指导的县定信息员比重较高,达到27.8%。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 | 3 | 5 | 5 | 4 | 10 | 7 | 7 |
比重 | 16.7% | 27.8% | 27.8% | 22.2% | 55.6% | 38.9% | 38.9% |
注:因为农民没搞清楚注册域名的概念,是知道还是有,可能不准确。下同。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缙云县在发展效益农业的过程中,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起了重要作用,农民决定种什么养什么的信息来源中农技人员介绍排在第1位。其次,从计算机网络了解各种农产品未来的市场走势排第2位。自己传统的生产经验列第3位。从报刊、电视节目了解信息分别排第4、第5位。反映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合同订单、专业协会的作用不明显。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2]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农技人员介绍 | 134 | 7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50 |
2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120 | 8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36 |
3 | 自己的经验 | 102 | 9 | 专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 | 23 |
4 | 报纸、杂志 | 70 | 10 | 参考邻居计划 | 15 |
5 | 收看电视 | 67 | 11 | 其它 | 8 |
6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64 |
注:表中排序经过加权计算得出,下同。本表加权满分分值为198。
产中: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农民主要还是通过人工传授获得。县乡农技人员在农民中有较好的信誉,而且由于农业技术有很强的专业性,比如,农作物发生病害,一般需要到现场查看才能给予针对性的诊治,所以县乡农技人员是农民学习、掌握农业技术的第1选择。计算机网络由于具有信息量大、查询方便的功能,成为农民的第2选择。看电视听收音机以及自己从书报学习分别排在第3、第4位。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171 | 7 | 乡、村黑板报 | 25 |
2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157 | 8 | 热线电话 | 15 |
3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98 | 9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13 |
4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96 | 10 | 上农广校学习 | 9 |
5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79 | 11 | 其它 | 6 |
6 | 专业技术协会 | 42 | 12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4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16。
产后: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到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站)了解农产品价格信息是缙云农民的第1选择。由于农民销售农产品大都是自主销售,到集市了解价格是其第2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信息排第4位。这主要是因为缙云县已有大量通过互联网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实例,农民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利用网络寻找商机和获取信息的农民多了,有的农民甚至自己动手上网查询。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农技110 | 136 | 8 | 靠上门收购 | 43 |
2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123 | 9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36 |
3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121 | 10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28 |
4 | 上网查 | 94 | 11 | 根据合同 | 26 |
5 | 看报纸、杂志 | 89 | 12 | 信息发布会 | 24 |
6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70 | 13 | 听邻居说 | 12 |
7 | 乡村干部介绍 | 45 | 14 | 出售给专业协会(合作社)等 | 9 |
7 | 一站通 | 45 | 14 | 其它 | 9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88。
缙云县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来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程度比较高,从互联网查找信息,在产前、产中都排在第2位,产后销售排在第4位,比其他几个地区都明显。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缙云县农村信息服务的品牌“农技110”,是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在17个选项中排在第1位。一位搞了十多年鸭子运销的农民钦振华说,自己现在做生意已经有固定的渠道,所以还没到农技110求助过,但他觉得农技110信息服务的形式很好,如果有需要,他也会到这里寻求帮助。其次,农民普遍对当地农技人员有较高的信任感,所以农技人员传授的方式较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喜欢,排在第2位。由于目前农村电视机普及率很高,缙云县达到90%,农民对通过电视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很喜欢,排在第3位。报刊杂志由于信息量大,内容较为详细,也是农民经常选用的途径,排在第4位。计算机网络的排名也相对靠前,列第6位。专业协会、种养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很明显,分别排第8、第9位(表11)。热线电话的排名也很靠后,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农业技术专业性强,电话传授效果不是很好。尽管在农民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中,没人选择热线电话,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通过电话咨询和获取信息的还是很多。缙云县农技110服务系统统计的热线电话咨询人次占咨询总人次的42%。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技术、品种、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在所列的18类信息中列在前五位,说明农民具备较强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迫切希望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采用新品种,生产出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新(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分别列第1、第2位。同时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政府的农业政策也很关注,列第3位。本地农产品价格是农民关心的第4位信息。由于多数农产品还是本地销售,所以农民对本地价格的关切度要高于省内其他地方及外省价格。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重点工作之一,但在农村基层,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生产水平还很不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也比较薄弱,农民所需要的信息中农产品质量标准排序明显靠后,仅列第14位。总体看,农民在该问题上的看法不是很集中,除选择新技术的分值超过一半外,其他选项较分散(表12)。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农技110 | 253 | 9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29 |
2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200 | 10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14 |
3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97 | 11 | 其它 | 13 |
4 | 报纸、杂志 | 82 | 12 | 传单明白纸 | 0 |
5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63 | 12 | 信息发布会 | 0 |
6 | 计算机网络 | 54 | 12 | 热线电话 | 0 |
7 | 一站通 | 34 | 12 | 手机短信 | 0 |
8 | 乡、村黑板报 | 32 | 12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0 |
8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06。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202 | 10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46 |
2 | 新品种信息 | 119 | 11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30 |
3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109 | 12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18 |
4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84 | 13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15 |
5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74 | 14 | 国际市场价格 | 14 |
6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69 | 14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14 |
7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59 | 15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0 |
8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51 | 15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0 |
9 | 天气预报 | 50 | 15 | 其它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24。
四、困难和问题
缙云县农技110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建成、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农民贫困、信息意识不强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
1.供给方面
(1)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目前缙云县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行经费大部分都是财政投入,但由于缙云县经济并不发达,政府投入能力有限,信息服务运行中资金的制约还是比较明显,而自筹资金的单位困难则更大。大多数信息服务站的经费只能维持日常业务的运转,还谈不上事业的发展,如电脑等硬件设备陈旧,运行速度慢,降低了工作效率。该县新建镇农技110信息服务站属于自筹资金的单位,信息服务业务经费全部来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经营收入。该单位自1992年起没有任何办公经费,只能靠本单位的几间店面出租收入,以维持日常的开支,所以农技110的业务经费支出对于该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专职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没有落实,难以安心工作和提高积极性。
(2)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影响信息服务效果
首先从数量上,全县三级110信息服务网络共有约150人的信息服务队伍,其中绝大多数是兼职人员,要面对13万农户,大约是1位信息服务人员要负责800余户农民,显然,服务效果有限。其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种养品种向精、细、杂方向发展,对农业技术也提出了更多样化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人员知识已显陈旧、且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新的、复杂的需求。第三,农业信息服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精通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目前,农村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乡镇、村更为明显。信息服务网络大都依托农技部门,而农技人员缺乏专业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知识,计算机维护技能、信息的收集、加工、甄别能力都十分欠缺。从缙云县对农民咨询的统计结果看,咨询市场信息的人数占57.3%,科技信息的占38.7%。可见要搞好信息服务,就必须丰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服务人员的信息能力。
2.需求方面
(1)农户贫困,缺乏信息接收工具,制约了对服务资源的利用
2002年缙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32元,远低于浙江省农民收入4940元的平均水平,因此,对通讯设施、信息方面的投入自然就很少,农户中的60%还没有安装电话,有计算机的更是稀少(0.2%)。设备的缺乏,客观上制约了农民对于现有信息服务资源的利用。
(2)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信息意识不强,对信息的需求不足
农村务农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调查的农民中6%是小学文化,69%是初中文化水平,合计75%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农户中普遍存在信息意识淡薄的现象,对现代农业信息及其对生产经营的作用认识不足,信息还未成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这种情况阻碍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了农技110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五、典型做法及下一步打算
1.典型做法
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缙云县依托农技部门,狠抓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技110信息服务网络。这是缙云县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突出特点。这种模式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部门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手段,用全新的思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农技部门“线断、网破”的问题,用新的服务手段,即一台计算机、一根电话线搭建了一个新的服务平台,编织起一张充满活力的信息服务网,同时,也可较好地解决了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2.实施要点
缙云县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建成,行政推动的力度很大,因此,要建设这类的服务模式,首先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资金保障。缙云县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属于扶贫的对象,但由于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农业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把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成立县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2001年9月25日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14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技110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2002年7月24 日两办又下发138号文件“关于认真抓好村级农技110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通知”),并给予了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才使得三级服务网络迅速、批次建成并运转。缙云县财政对县、乡、村三级网络的建设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扶持。又如,前路乡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将花了5000多元装饰一新的书记乡长办公室腾出来作为农技110信息服务站的办公场所。
二是多方配合,共同推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如,为使信息服务工作低成本运行,缙云县电信局出台了多项网络建设和运行收费的优惠政策。不少乡镇通过做过细的工作,将已安装到农户家中后三位是“110”的电话号码换到乡镇服务站,便于农民使用。为能够满足农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缙云县协调农、林、水各部门,抽调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各种培训讲座如市场信息、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知识,则与相关部门联办,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优势。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缙云县农技110运行情况表明,农业信息服务水平高低,取决于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信息服务人员信息理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农业科技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承担起信息服务的桥梁作用,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需要。
四是加强引导,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只有提高信息服务对象——农户的信息意识,激发其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使他们主动参与信息活动,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选择使用信息,才能使信息服务的供给产生实际效果。
3.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健全村级信息网络,延伸服务触角
目前,缙云县85%的村还没有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为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搭上农业信息化的现代列车,缙云县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健全、完善工作,继续延伸信息服务链,充分发挥村级信息员的信息采集发布和上传下达作用。
(2)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扩大服务范围
纵向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种养大户的联系,使信息网络实现点面结合,促进信息的快速报送和反馈;横向强化与统计、供销、工商等部门的沟通,使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同时,信息服务范围要从单纯的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转变,向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产品市场等各个层面拓展。
(3)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率
在落实好已制定的各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情况整理分析、考核奖励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农技110信息服务工作,充分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4)加强培训,提高农技110综合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农业专业技术、市场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农技110信息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得到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执笔:钟永玲
关于浙江省兰溪市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兰溪市是浙江省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56万,占84.8%。辖10个镇1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该市地处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占55%,林业占2%,畜牧业占31%,渔业占12%。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农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98%,电话拥有率38.5%,手机拥有率91%,计算机拥有率0.5%。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架起信息服务的桥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因此,兰溪市于2000年设立了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农民之家”。本着“种什么,供应良种;养什么,提供信息;销哪里,网上咨询;学技术,免费听课”的服务理念,“农民之家”利用自身优势,突出信息服务重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组织体系
(1)兰溪市“农民之家”
“农民之家”是由兰溪市农业局牵头,由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合办,于2000年设立的为农民提供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服务场所设在市区繁华的商业地段,租用了450平方米的门市,内设14个专业销售柜台和1个专家咨询台。销售柜台主要经营农产品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农民在购买农用生产资料的同时,可以得到如何正确使用等信息服务,还可以免费得到一些相关技术资料。专家咨询台每天有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现场解答前来咨询的农民的相关问题。“农民之家”还成立了由28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其中农业局有22名,林业局、水利局各3名。负责人是农业局的朱树清先生。“农民之家”现有计算机4台,触摸式电脑1台,8平方米大型液晶电子显示屏1个,宽带上网,链接农业网站。所应用的软件是Windows98等。店内还有一间11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示馆,展销全市各种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农民之家”常年对外营业,仅春节七天休息。
(2)乡镇、村信息服务站
为了使信息服务更贴近农村、方便农民,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的特点和乡镇农技人员的专长,兰溪市把“农民之家”延伸到游埠、永昌、马达三个建制镇,办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同时,在服务重点上,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开展种子、生产、销售等系列服务。如针对城南街道下余村是养鸭专业村的实际,市“农民之家”专门成立了养鸭信息服务指导站,重点提供禽蛋市场供求信息,鸭病防疫防治技术信息,优良种鸭供应信息,以及上网发布禽蛋的销售、产品开发、项目招商等信息。此外,全市在每一个乡镇确定了1~2名学历较高、年纪较轻的农技(经)员为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明确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向上提供农民的需求信息,向下发布适宜本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各种技术、市场信息,初步形成了信息服务的双向互动工作机制。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扩大了信息服务覆盖范围,不仅使市场离农民近了,而且使信息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3)对外销售窗口
水果、蔬菜是兰溪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推进、培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开拓外埠市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农民之家”专门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兰溪果蔬销售窗口。这些销售窗口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联接生产基地和农户,既把兰溪农产品销往大城市,又用大城市的信息、理念及消费趋势来指导本地水果和蔬菜的产业发展方向。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及开支
(1)人员工资
由于“农民之家”并不是一个机构,信息服务人员是从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抽调的国家干部,其工资均来自财政拨款,由原单位发放。
(2)信息服务费
据兰溪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2002年“农民之家”运行及信息服务费合计20.6万元,其中包括上网资费2796元,资料印刷费5万元,电视节目协办费2万元,奖励基金3万元,“农民之家”办公场所租金及办公费一年10万元,系统维护费3000元,年支出培训费5000元,车旅费4000元,在财政拨款事业费中列支。“农民之家”在创办过程中,得到了省、市级多方面的支持。三年来,“农民之家”共投入61万元,购置硬件设备等;省农业厅也先后补助70万元。
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费用有的来自乡镇政府,有的来自农技部门生产资料经营收入。如所调查的女埠镇信息服务业务经费主要来源于物技经营的收益,年投入约2.5万元。
二、信息服务情况
1.信息采集、分析、加工
“农民之家”通过多种途径采集信息。第一,征订了26份杂志和11份报纸,收集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信息;第二,来自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种材料和文件;第三,通过互联网相关农业网站采集信息;第四,农产品购销大户反馈的市场信息;第五,参观学习外地经验、电视、电话、广播等。
本地农村信息,主要是依靠:一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信息员反馈;二是向前来“农民之家”咨询的农民了解;三是县、乡镇农技干部不定期下乡了解。
对收集到的农业信息和兰溪农产品上网发布的销售信息由专人负责,经过筛选,进行反复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调研后,通过因特网、电视、报纸等传媒以及简报《农民知音》等定时对外发布,并及时送到农户手中。
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1)专家坐堂
兰溪市“农民之家”办公场所设有一个专家咨询台,每天有一名专家坐堂,免费解答前来咨询的农民的各种疑难问题。
(2)热线电话和语音服务系统
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电话8903110,建成适合本市产业特色的种养生产技术语音服务系统96160110。
(3)电视节目
兰溪市农业局与兰溪电视台于1998年合作创办了每周1期的对农节目《金色田野》,开辟了“致富路”、“信息传真”“农技服务”等11个小栏目。周一晚19:35分播出,周二、周三重播,每天播三次,每次播出15分钟,基本上都是在农民休息的时间段内播出,方便农民收看。到2003年2月底共播出109期,播出各类专题304次。该节目深受农民喜欢。
(4)报纸专栏
2002年与《兰溪日报》合作,在该报开辟了《田野风》农业专版,每周四刊出,在第二版(经济版)安排一个整版,每期印刷1.5万份。
(5)自办简报
根据农时季节和市场变化,不定期编辑简报《农民知音》,免费发送到各乡镇、村及农户手里。
(6)计算机网络
“农民之家”配备专人负责,上网查询、收集和发布信息。农民可以到“农民之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所需信息或发布信息。同时,也可从触摸式电脑上按菜单提示查看各种信息。
(7)科技庙会(科技赶集)和不定期现场培训指导
不定期举办科技庙会、科技下乡、赶集等活动,现场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材料,现场解答农民的咨询。根据农时季节,农作物、畜禽业的生长周期,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养殖场等为农民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技术人员不仅要把难懂的专业术语换成当地农民的俗话来反复讲解,还必须不断示范给农民看,使农民能听得懂、会操作。
“农民之家”自2000年2月份创办以来,共接待咨询农民23.9万人次,其中,电话咨询1.34万人次。从农民咨询的内容来看,进行技术咨询的占80.3%,市场行情咨询的占6.2%,种养殖方向的占13.5%。开展物技配套服务8.6万人次,免费提供技术资料15.46万份,根据地域特色开办免费技术培训、知识讲座102期,受训人数1.6万人,上网查询人数3308人,发布各类信息11830条,开辟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天地。
3.信息服务效果
“农民之家”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信息服务实效,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通过网络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民素质也得到提高。
(1)重点突出、物信结合,促进了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之家”在收集发布农业信息时,根据兰溪市农业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状况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积极与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协作,建立了面积300多亩的兰溪市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促进了城南下余村的养鸭、柏社乡的杨梅、下陈乡的高山蔬菜、女埠镇的枇杷等具有兰溪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的形成。同时,专门成立了蔬菜、水果、养鸭农业信息服务指导站,上连科研院校,下接试验、示范基地,有重点、有选择地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坚持物信结合的原则,把适宜在本市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等提供给农民群众,以农业信息服务来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以与信息服务配套的物资来方便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三年来,共引进销售新品种、新药品243个,良种9.51万公斤,为兰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2)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信息服务工作在帮助农民寻找到致富门路、促进农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如“农民之家”对柏社乡下蒋坞村杨梅生产基地的生产规程、商品包装和品牌申报等方面进行指导,杨梅价格比其他地区高出1倍多,全村杨梅年增收50万元以上。把张坑乡甘蔗销售信息上网后,引进销售客商3人,1000多吨甘蔗销售一空,增收达70万元以上。三年来,为农民解决各类生产、销售难题5300多 个,使全市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86万元。
(3)农民信息意识、科技意识增强
经过几年来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农民对信息的重要性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更加关注,主动上门寻找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多了。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积极配合,使得科研推广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兰溪市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但继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继续扩大信息服务面的必要性也很突出。兰溪市女埠镇和城南街道共17位农民填写了问卷。
1.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农民想得到需要的信息还是有一定困难。64.7%的农民回答想了解的信息不容易得到,35.3%回答比较容易得到。而对得到的信息的满意度来看,42.9%表示比较满意,42.9%表示内容一般,还有14.3%表示不太满意。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17) | 0 | 11 | 6 | 0 |
比重% | 0 | 64.7 | 35.3 | 0 |
表2 农民对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14) | 0 | 2 | 6 | 6 | 0 |
比重% | 0 | 14.3 | 42.9 | 42.9 | 0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的看法
对于是否经常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员的各种服务的问题,66.7%回答经常得到,33.3%表示很少得到。对于得到的信息服务站(员)的信息服务,农民的认可度很高,31.2%认为提供的信息很有用,68.8%认为有用。所有的农户都表示,如果信息能带来效益,他们愿意为之付费。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15) | 10 | 5 | 0 |
比重% | 66.7 | 33.3 | 0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有用程度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16) | 5 | 11 | 0 | 0 |
比重% | 31.2 | 68.8 | 0 | 0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14) | 14 | 0 |
比重% | 100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从比重来看,兰溪农民对中国农村信息服务几大渠道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要好于其他几个调查的地区。除了对“一站通”的了解率只有11.8%外,其它六个渠道的了解率都超过了50%。其中,知道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的人数最多,占94.1%;其次,知道农技110的占82.4%。对互联网、中国农业信息网有所了解的农民超过半数,分别为58.8%和64.7%。“一站通”是中国农业部为促进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沟通而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推出的重要栏目,但由于推出时间不长(2002年推出),再加上地方信息服务部门宣传等原因,农民应用得也较少。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 | 10 | 11 | 2 | 14 | 11 | 16 | 12 |
比重 | 58.8% | 64.7% | 11.8% | 82.4% | 64.7% | 94.1% | 70.6%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尽管兰溪市了解互联网的农民比重较高,但实际应用网络的还相对较少。曾经从网络获取过信息和发布过信息的农民分别占23.5%和17.6%。接收过手机短信的比例则高达70.6%。而实际上对一般农民来说,能够经常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对其生产经营也是能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标志着农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 | 0 | 1 | 1 | 3 | 4 | 3 | 12 |
比重 | 5.9% | 5.9% | 17.6% | 23.5% | 17.6% | 70.6% |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由于目前农民拥有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农业生产以户为单位进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决定种什么、养什么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其次,农技部门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农技人员的介绍排在第2位。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分别列第3、第4位。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排序较靠后,列第10位。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自己的经验 | 178 | 7 | 参考邻居计划 | 53 |
2 | 农技人员介绍 | 156 | 8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34 |
3 | 收看电视 | 110 | 9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29 |
4 | 报纸、杂志 | 98 | 10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27 |
5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81 | 11 | 其它 | 12 |
6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74 |
注:表中排序经过加权计算得出,下同。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87。
产中:县乡农技人员在传播、普及农业种养技术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农民中也有很好的声誉。在农民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农民首先求助于县乡农技人员。从电视电台获取信息以及从书报学习分别排在第2、第3位。由于调查的城南街道下余村是养鸭专业村,成立了养鸭协会,由协会负责为农民提供苗禽、疫病防治等技术,所以专业协会的排名比较靠前,排在第4位。从全国广大农村来看,近几年,各种农民专业协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175 | 7 | 乡、村黑板报 | 43 |
2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171 | 8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40 |
3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139 | 9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35 |
4 | 专业技术协会 | 97 | 10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19 |
5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91 | 11 | 其它 | 6 |
6 | 热线电话 | 56 | 12 | 上农广校学习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04。
产后:由于农民销售农产品大都是自主销售,而且单家独户到市场交易能力有限,将农产品运到市场又有一定成本,所调查农民销售农产品主要还是靠商贩上门收购,这是第1选择。也有一些到集市了解价格后再做销售决定,这为第2选择。当地种养加大户、专业协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分别排在第3、第4位。通过计算机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事例在农村已有不少,农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一定的信任和依靠,从计算机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排在第8位。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靠上门收购 | 168 | 8 | 上网查 | 47 |
2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140 | 9 | 看报纸、杂志 | 44 |
3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134 | 10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40 |
4 | 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合作社)等 | 108 | 11 | 根据合同 | 38 |
5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90 | 12 | 听邻居说 | 36 |
6 | 乡村干部介绍 | 56 | 13 | 信息发布会 | 7 |
7 | 农技110 | 48 | 14 | 一站通 | 0 |
8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47 | 14 | 其它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72。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由于目前农村电视机普及率较高,兰溪市达到98%,所以农民对通过电视传播信息的方式较为喜欢,在17个选项中排在第1位。信息服务站以及农技人员的扎实工作也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两者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喜欢,分别排在第2位、第3位。专业协会在农民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体现,排第5位。计算机网络排名在第9位,反映出农民对于先进传播媒介一定程度的认可。有的农民表示虽然没用过计算机和网络,但听说过,知道网络能带来好处。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184 | 10 | 热线电话 | 70 |
2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166 | 11 | 乡、村黑板报 | 54 |
3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152 | 12 | 其它 | 37 |
4 | 报纸、杂志 | 130 | 13 | 信息发布会 | 31 |
5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125 | 14 | 手机短信 | 25 |
6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116 | 15 | 一站通 | 13 |
7 | 农技110 | 109 | 16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0 |
8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104 | 16 | 传单明白纸 | 0 |
9 | 计算机网络 | 98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89。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品种、技术、市场价格是农民关心的前五位的问题。在所列的18类信息中,新品种、新(实用)技术排在第1、第2位,农民希望应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本地价格、外省市价格分别排在第3、第4、第5位。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但在广大农村基层,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生产水平还很不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也比较薄弱,农民所需要的信息中农产品质量标准排序明显靠后,仅列第15位。可见,中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新品种信息 | 215 | 10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71 |
2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205 | 11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68 |
3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176 | 12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54 |
4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137 | 13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53 |
5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135 | 13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53 |
6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127 | 14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45 |
7 | 天气预报 | 108 | 15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43 |
8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76 | 16 | 其它 | 32 |
9 | 国际市场价格 | 73 | 17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27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06。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尽管兰溪市“农民之家”在发展地方效益农业、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诸如资金缺乏、信息覆盖面不够广泛、信息供给不足以及农民素质不高、信息意识较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也还是存在,制约了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1.信息供给方面
(1)资金缺乏,网络等硬件设施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信息服务的开展
信息服务必须依托现代通讯手段和硬件设施,但由于经费短缺,不能配备足够的先进硬件设施。经费短缺的问题在乡镇级信息服务站更是突出。如该市女埠镇虽然建立了信息服务站,但目前还没有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对收集和发布信息都造成较大困难。
(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网络继续延伸十分必要
目前兰溪市仅在三个乡镇建立了乡镇级信息服务站,是难以满足全市30多万农村劳动力需求的。而市级“农民之家”地理位置在兰溪市区,离广大农民还是有一定物理距离,而许多问题是电话和计算机远程所不能解决的。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提供的信息服务基本上是一对多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服务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从农民调查问卷来看,64.7%的农民想了解的信息不容易得到。因此,“农民之家”进一步延伸信息服务网络,扩大信息服务面十分必要。
(3)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首先从数量上,“农民之家”28人的专家咨询组,再加上乡镇、村信息服务人员共70多人的信息队伍,要服务全市30多万农村劳动力,基本上是1人对数千人的比例,显然是极度缺乏的。其次,随着农村种养品种的多样化,需要为农民提供更多新的种养殖技术,而现有技术人员知识已显陈旧、过时,难以适应新的、复杂的需求。第三,农业信息服务不仅要熟悉农业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农业专业知识,还需精通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等网络知识。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乡镇、村更为明显,在这一层 次上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很难保证他们在信息服务上投入很大的精力。
2.信息需求方面
(1)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信息意识薄弱,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目前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或者在当地企业务工,或者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妇女,年龄偏大,调查的农民平均年龄42岁,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较为普遍,大农业、大市场意识观念相当薄弱。许多农民仍就生产谈生产,对新形势下信息的作用认识不足或无可奈何,获取信息、交换信息的能力较差。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目前很多乡村主导产业不突出,农民个体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五花八门,小、散、乱、杂,使农业信息服务陷入低层次、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难以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五、典型做法及下一步打算
1.典型做法
经过几年努力,兰溪市初步建成了电视、电话、报纸、计算机、人工网络等宽领域、多层次、互补型的农村信息服务传输渠道,实现了信息服务技术与人工、现代与传统、宏观与微观、实物与信息的有机结合。其中,“农民之家”设立的“敞开式、集农技咨询、农技推广、信息服务、经营功能于一体的农技服务场所”的做法成为其信息服务的亮点,成为国内各地参观学习的典型。这种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全天候、“一站式”服务模式消除了农民和技术人员的距离感,通过全方位、平等地交流 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
2.实施要点
一是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兰溪市经济不是很发达,在浙江省属中下水平,但由于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把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并给予了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才使得“农民之家”迅速建成并开始运转。二是政府投入做保障。由于为农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是政府公益性事业,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其建设资金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兰溪市“农民之家”门市一年8万元租金完全是市政府的支持。三是相关部门资源整合,协同作战。由于农村生产领域很广,农民的需求也涉及种养加、农林畜等方方面面,一个部门提供的服务是很难满足这种多样化需求的,因此,要协调、整合各相关部门的人才资源,共同做好服务。如“农民之家”成立的专家咨询组成员既包括农业局的专家,也包括林业局、水利局的专家。四是要注意服务场所的选址和门面设计及内部陈列。要选择在客流量大、交通便利、最好附近有停车场的地段设立经营和服务场所,便于农民前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寻求信息服务。服务场所的门面要敞亮,给客户一种很开放、空间大、容易进入的感觉。如兰溪市“农民之家”全部采用玻璃窗做服务门面,人们从街道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厅内的陈设。服务场所内部陈列要井然有序,客户进入后可 以很容易地看到、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咨询所感兴趣的问题。
3.下一步打算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迫切性日益凸现,对信息服务的设施、内容、方式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兰溪市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展“农民之家”,进一步拓宽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
(1)拓展平台功能
在“农民之家”发展方向上,应定位在兰溪、乃至浙江省中西部服务效益农业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强化技术优势,丰富信息量,提高信息准确率,把这一平台对外延伸到市场、龙头企业,对内延伸到产中、协会组织、千家万户。
(2)完善网络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互动网络体系,聘请、吸纳市场、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协会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大户为会员,双向反馈发布信息,相互调整、相互适应。
(3)加强农产品展示交易区建设
一方面在网上宣传展示兰溪市名优农产品,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展示交易区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网下展销,以促进兰溪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4)探索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守旧、一成不变、滞后抽象的技术信息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和农民千变万化、具体的信息服务需求形成落差,这种落差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技术、按照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发布信息、提供各种服务,从而达到一定区域内农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执笔:钟永玲
关于安徽省芜湖县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芜湖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地面积940平方公里,“三分岗丘七分圩、八分土地二分水”。属北亚热带南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摄氏度,大于10度的有效积温5000度以上,年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0%,全年日照时数1995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16.3千卡/平方厘米。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济,光温同时的气候特点。全县承包耕地面积48万亩,合人均1亩耕地;水面23.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4.5万亩;林地10万亩。200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0万亩,其中粮食(以水稻为主)54万亩,油料32万亩(90%为双低油菜),棉花3万亩,烟1万亩,中药材6000亩,瓜果蔬菜12万亩,经济果林3.3万亩;肉类以猪肉为主,2.3万吨;水产3.3万吨。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4.12亿元,粮经比为54:46,种养比49:51,一产占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40.3%。农业主导产业:粮油、畜牧、水产、果蔬、苗木花卉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3.4%。
全县辖24个乡镇(17个镇),171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近54万,农业人口47.6万,12.7万农户,农村劳动力26.3万个,其中外出劳力7.9万个。统计抽样调查显示,全县农民中文盲占3.8%,小学占26.2%,初中占50.2%,高中占12.5%,中专以上占7.1%。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790元,主要来自于种植、养殖业,建筑、加工业,运输、服务业及外出劳务收入等。农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0.14%,电话拥有率51%,手机拥有率16%,电视机拥有率100%。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服务组织体系
(1)芜湖县农委信息中心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专职2人,兼职14人。在这些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2人,大专10人,中专4人。以中心为基础县农委组建了局域网,启用了“芜湖县政务办公系统”,实行网络化办公,与各乡镇利用网络化办公系统进行联系。农委信息中心以及农委各科室、农委所属二级机构共配备电脑16台,所应用软件为windows98、 word2000等。以宽带网、一线通及拨号方式上网,有上网计算机14台,打印机3台,传真机2台,复印机1台,工作电话8部。
(2)乡、村与企业、协会信息服务站
2002年底,全县已拥有乡镇信息服务站24个,村级信息服务站25个,企业、协会等信息服务点36个,专兼职信息员765人。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个行政村要配备2名以上兼职信息员。其中24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000年开始建设,当年9月份达到“五个一”标准。资金为县财政、乡镇、市各出三分之一,每个乡镇共投入9000元购置设备。
如三元镇信息中介服务所设在三元集镇大道边。全镇现有信息服务人员76名,其中镇信息所(站)工作人员3 名(镇政府行政事业编制),行政村信息联络员8名(村委会文书),兼职信息员65人(种养大户、经纪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 人,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23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0人;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一名。在硬件设施配备上,信息所现有两间面积8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奔腾一型计算机一台用于上网,上网方式为拨号上网(号码为8146441),打印机两台(针式和喷墨各一台),工作电话一部(号码为8146443),传真机一台,速印机一台,空调一部。本所(站)所应用的软件是office2000。
横岗镇信息站与文化站合署办公,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专职1人,农技站、广播站等单位的兼职3人;工作人员中有大专学历3人,中专1人。信息站配有计算机2台,上网方式163拔号;上网计算机1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复印机1台,工作电话1部,其它有电子图书160盘。信息站办公室面积500多平方米。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因为无计算机而没有建站,信息服务靠信息员下村宣传、农民参加信息赶集等。
村级信息服务站,如清水镇清水村2002年11月投入2万多元购置了电脑、传真、复印、打印机等设备,利用村委会门面房,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
2002年县农委信息中心信息服务工作及业务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补助、县财政拨款以及自筹,总计为62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28万元,省市补助款23万元,自筹11万元。信息服务工作费用支出项目:“一站通”和信息员培训班支出3万元,自身信息网络设备购置13万元,中央七套农业节目进村入户工程设施建设46万(其中设备维护及工作经费8万元)。县农委把开展信息服务作为一项工作职能,作为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向农民提供无偿服务。
三元镇信息站目前本所(站)各项工作的全部费用由镇财政承担,2002年总共费用为5万元左右。主要支出项目为:所(站)搬迁、房屋租金添置新设备及维修费用共3万元左右;年信息开发采集费用2万余元,包括工作人员培训费用0.6万元,电话及网络使用费约为0.6万元,印发资料费0.8万元。信息服务所(站)积极会同镇农业、计生、综治、教育等部门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现场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农户实施大范围培训,2002年对农民的培训费用为1.5万元左右,所需费用全部由镇财政承担。本所(站)的各方面信息服务也完全是免费的。
横岗镇信息服务人员参加省、市、县一级信息专业培训,参加函授、电大电脑班学习,年培训2-4次,年支出费约1万元。经费来源主要是镇政府投入,年投入5-6万元。其中对农民的信息培训费1.2万;资料费1.4万;市场调研、咨询费0.6万元;上网、电话费及维护费1.8万元;其它费用0.5万。该镇的信息服务也是不收费的。
专业协会的信息服务费用从协会会费中支付。县里对协会工作开展得好的进行先进评比,全县2002年评出12个,奖励每个协会5000元。
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1.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加工
(1)在了解、收集农民的供给或需求信息方面
主要深入乡镇、村、农户调查,根据广大农民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如三元镇上传信息主要由镇村两级信息员深入到农户中进行收集、分析后上传,2002年共上传信息300余条(次),主要做法是:信息中介所人员会同村信息员定期到农户家中进行访问,以进一步了解农户的需求和要求;信息所还印制了《农网信息服务卡》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全镇农户填卡要求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本镇农户主要通过上门咨询、电话联系、填写服务单等多种形式要求本所(站)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还要求信息员每个月都要收集农民需求的一定数量信息,一般由各级信息员或镇村干部收集集中送到信息所(站)。对上传的每条信息均多次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可用性,进行分析汇总后在农网发布。横岗镇信息站为增强信息工作的主动性,信息工作人员并不只是坐在信息所里等着农民前来上网,而是组织镇村户三级信息员定期下村采集,定期发布。
(2)在信息采集、分析、加工方面
县农委信息中心主要对采集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加工,发布农业结构指导性建议,供广大农民参考。县每月举办1-2次农产品行情分析会。依靠各村的村务公开栏、创建安全活动室宣传栏作为信息公告栏,每周发布1次,每半月全部更新。三元镇信息所主要是从互联网上采集,下载信息主要来源于各大农网,同时依靠信息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酵母示范户的提供等,以及上级业务部门下发材料。2002年下载各类信息3200余条,共开发采集信息量2.1万余条。
横岗镇的做法是:首先查找网络信息,采用查找专业网站与农网相结合的方法;其次寻求市场信息,依托跑市场的经纪人;再次寻问专家,与大专院校联姻等方式,建立农产品五大信息库,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综合、析义、推导等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供求“预警机制”,对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信息服务,2002年开发信息2863条。
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县农委通过深入农村农户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参与乡镇开展信息赶集,广播电视宣传,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服务、对农民进行培训。全县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县、乡镇、村信息机构网上下载、发布的信息,以及报刊、广播、电视及中央七套农业节目等发布的信息;如三元镇认为本镇农户可以通过参加信息赶集、信息早市、行情分析会,查阅本地的信息公开栏,直接到信息所(站)进行咨询,收看收听农业广播电视节目等获得相关信息。横岗镇认为农民的信息渠道主要来源:农网占35%、电视占30%、广播15%、报刊占10%、其它占10%,年支出费用15元左右,据其统计该镇农民家庭计算机拥有率0.15%、电话拥有率60%、手机拥有率10%、电视机拥有率100%。
(1)坐堂解答
全县每个乡镇都在闹市区建立信息服务站,方便接待农民的上门咨询。2002年三元镇信息所(站)共接待前来咨询农户2385人次。横岗镇统计农民每天到信息所最多有100多人,最少有10多人。
(2)科技赶集、信息赶集、信息发布会、送科技下乡2002年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信息赶集、信息发布404场,人数8.7万人次。各乡镇每月举办两次较大规模的信息赶集活动。横岗镇2002年举办信息赶集25次,信息早市4次。三元镇定期举办信息赶集和信息发布会、行情分析会,2002年举办21场次,参加农户达到8000多人次。2003年3月为芜湖县农业科技全面活动月,3月21日上午,我们正赶上县农委组织农技、畜牧兽医、水产等部门40多名科技人员、干部在花桥镇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
(3)信息服务热线电话
三元镇全镇农户既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也可以填写服务卡,在正常情况下,镇服务所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设有固定的信息服务热线(8146443)和上网专线(8146441)。横岗镇2002年共通过热线电话服务接待人次1.1万人次。
(4)发布刊物、发放明白纸、简单资料、光盘等
县农委办有《芜湖农业》简报。组织编写实用技术小册子6000余册,印发资料8.8万份、发放光盘200余张。三元镇镇信息所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安徽农网》等农业网站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还将上级植保部门下发的《病虫简报》中有针对性的内容摘抄下来,坚持每月编印两期《三元农村信息》简报;县畜牧站兽医站、三元镇养猪协会、新百花养殖场联合编印《实用养猪一点通》小册子。两年来,横岗镇发放信息资料63000多份,发放信息资料35000多份。
(5)黑板报、宣传栏
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宣传栏,同时依靠各村的村务公开栏、创建安全活动室宣传栏作为信息公告栏,每周发布1次本县本月农产品行情分析会的信息,每半月全部更新。三元镇全镇七个村96个村民组普遍设立了固定的信息窗口,在交通要道口和大的自然村共建立信息公告栏85块。对信息所的信息公告栏和各个村级宣传栏坚持每周发布信息一次,每半月全部更新,农民可以随时查看信息公告栏。镇信息所还对集镇公告栏每日进行及时地更新,重点张贴人们最为关心的市场行情等时效性最强的信息。
(6)广播电视宣传
县农委与电视台联办《田野风》栏目,1期/2周,周二、五、日晚8:00本县新闻后播出,已经制作播出26期79个专题。每2周播出一期农产品“价格气象”节目,首播、重播共3次;在《芜湖县新闻》栏目里开设《酵母工程信息》专栏,每周3期,每期播出首播、重播共2次,专门报道经过加工整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业结构调整信息。横岗镇还对农民放映科教片、播放VCD光盘等。
(7)互联网
全县2002年累计上传供求信息2268条,下载、发布信息5.9万条,其中在“一站通”上发布供求信息累计达760余条。三元镇2002年上传农户供求信息124条,下载各类信息3160条;横岗镇在网站发布信息186条(利用“一站通”、安徽农网以及其它网站等)。清水镇清水村是苗木专业村,村级信息服务站依托“一站通”,免费为苗农提供上网查询各地的苗木行情、苗木栽培技术、网上售苗服务。
(8)各种培训
2002年,组织40余名的讲师团成员进村入户举办培训班500多场,受训8.9万人次。三元镇信息服务所(站)积极会同镇农业、计生、综治、教育等部门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现场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镇农户实施大范围培训,农户受训率达到85%以上,通过培训,使他们每人基本能掌握一到两项生产技能。横岗镇2002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0多期,重点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特种水产养殖、特种家禽养殖、苗木花卉等,另外还开展市场信息课、WTO知识课、法制课、现代文明教育课、农村改革政策教育课等,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约40场,受训农民达1.2万人次。
(9)通过“酵母”工程示范大户、农民专业协会等形式提供综合性服务
全县2002年底共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协会有57个,其中跨地市协会1个、县级协会11个、乡镇级协会32个、村级13个。种植业有苗木花卉、葡萄、中药材、擂竹、蔺草等32个,养殖业协会有养猪、养鸡、珍禽、水产养殖等17个,有食用菌、蚕桑种养为主的特种协会3个,其它类型协会5个。吸收会员6344人。各协会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提供诸如信息发布交流、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编印技术资料、统一供种、组织销售、生产合同等综合性服务。如横岗镇九十殿村村民通过中药材专业协会统一外购、外销。花桥镇复兴村李子协会有110名协会会员,协会引进新品种、组织一些大户建立营销网络、同时对李子市场行情开展了预测、指导农民发展李子产业。
3.信息服务效果
(1)改善农产品买难、卖难和信息不畅的状况,促进农产品流通,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信息的发布,过去的三年里,全县促成网上交易487宗,增加农业效益达3573万元。如易太镇网上交易荷兰豆、早毛豆、葡萄、苗木花卉计32宗,产品远销福建、上海、浙江、江苏,为农民增收达379万元。三元镇鲁村的鲁昌荣是个养七彩山鸡的酵母示范户,他通过到镇农网信息站上网后,了解到各地市场行情,2002年以来,他不仅将自家养的5000多只七彩山鸡全部推销出去,而且还采取中介形式,帮助其他鸡农推销了4万多只山鸡,两项共获利润5万多元。百花村农民濮本月通过上网发布信息,使他家较快地对外销售巨森苹果、桃树等各种果树苗1万多株,销售葡萄2000多公斤,共创经济效益4万余元。杨村养殖户郁宏网上出售三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500多头,共计20多万元;前来三元镇办厂的颖上县农民赵应龙,网上收购鲜山芋1000吨,出售山芋粉200吨,价值100万元。
横岗镇年网上交易86起,为农民创收437多万元。如针对本镇因元胡种植面积大造成卖价走低的情况,通过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吸引了亳州、宣州、绩溪以及江浙等地客商前来竞购,元胡价格由0.8元/斤升为1.2元/斤,仅此一项就为药农增收20万多元。横岗镇苗木协会会长芮文寿于2002年10月8日在安徽农网、“一站通”上发布横岗镇大量出售绿化苗木信息后,上海、南京、河南、苏北、山东等十多个城市的绿化公司,纷纷来横岗镇求购苗木,芮文寿的营销额达40多万,为苗木农增收8万多元。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及时、合理地调整种养结构
通过市场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把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有机地对接起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调整本地的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十连乡农民陶松林,从网上得知养殖本地蛋鸡有利可图的信息,放弃到苏州打工的机会,投资5万元养殖本地蛋鸡5000只,年收入达4万余元,并带动了本村20多户农民养殖蛋鸡。花桥镇团结村吴玉喜从网上得知市场需求番鸭的信息后,立即从外地引进优质番鸭品种,通过自繁自养逐步扩大规模,并与山东、福建、江苏等地客商签订了销售合同。2002年11月,该县从网上查询到上海从当年开始建设“城市森林”的计划,到2020年绿化率将由10.4%提高到30%以上,绿化面积将达到2300平方公里,绿化的苗木60%将从外省购进的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县里组织团队到上海进一步考察,帮助本县的苗木公司、营销大户与上海市绿化公司对接;县委县政府还据此做出把苗木花卉作为该县农业第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的决定,计划到2006年全县要发展苗木花卉10万亩以上。
(3)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其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
该县把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尤其是“酵母”工程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能人列为首选服务对象,加大对他们的科技培训、提供信息发布和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通过酵母工程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积极学习应用农业新技术。如易太镇庆大村种植葡萄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品种老化,生产效益不高,通过网上与安徽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取得联系,获得了葡萄新品种及技术服务、病虫害防治等资料,使该村40多户农民更新了品种,面积达280余亩。三元镇在开展信息服务工作过程中,镇信息所还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本县开展的酵母工程相结合;二是与本镇的养鸡、养猪、养鸽和经果林协会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农科教工作相结合。利用这些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帮助这些农户下载、上传有关农产品推销和农业科技等经济信息。横岗镇为充分发挥科普的优势,培养各方面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新农民,以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为点,做到点上开花,面上带动,整体推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4)促进农业的招商引资
六郎镇通过网上发布大辽滩500亩低洼田开发招商信息,宣城养殖大户王黎明获悉后前来实地考察,与该镇签订了10年的承包合同,总投资200多万元。清水镇通过网上招商栏目为该镇木龙村孔祥富生产的蛇制品找到了一位南京客商,使过去难销售的产品走俏。方村镇政府在网上发布招商信息,引来江苏启动绿洲开发集团公司前来承包马厂村1200亩精养池塘,承租期5年,每年投资120万元,总投资可达600万元。
(5)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该县认为,县里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以来,已经使广大农民真正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和信息的作用,认识到其意义,由被动接受信息服务到主动寻求信息,传统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据统计,该县上网发布的供求信息95%以上是农民自己主动提出的。如清水镇清水村,作为苗木专业村,村里自己投资2万多元建起了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服务。2002年11月,该村一位苗农因绿化业务需要,在村信息站发布急购500棵马褂木的信息,几小时后江苏新河镇的一个苗圃场就来电联系,最后以低于市场价2元/棵成交,同时还为自己种植的高杆冬青找到出路。苗农高兴地说:“真没想到信息来得这么灵光,多亏有网络给我牵线,下次我还要通过网络做更大的树苗生意。”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安徽省对芜湖县三元、横岗2镇4村44位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44份。
1.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对“得到想了解的信息难易程度”,39人回答了本栏的问题,5人漏填或未填。没有“根本得不到”信息的情况。认为比较容易得到的为22人,占56.4%,有13人认为很容易得到,占33.3%。4人认为不容易得到,占10.26%。总的看来,90%的农民认为容易得到。而对于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很满意的达到21.1%,满意的占60.6%,认为一般的占34.2%,不满意则占到5.2%。
仅就本调查收集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农民通过各种现有的渠道能够获得所想要的信息,也就说明渠道是畅通的,所得到的各种信息类别也基本上符合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但是信息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39) | 0 | 4 | 22 | 13 |
比重% | 0 | 10.26 | 56.4 | 33.3 |
表2 农民对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38) | 1 | 1 | 13 | 15 | 8 |
比重% | 2.6 | 2.6 | 34.2 | 39.5 | 21.1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的看法
92.1%的农民选择能够经常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各种服务。说明农民对于当地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的经常性情况给予了认可。从问卷看,97.62%的农民认为提供的信息有用,也肯定了信息服务的成效。对于有偿信息服务,在取得效益的前提下,农民绝大部分是接受的。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38) | 35 | 3 | 0 |
比重% | 92.1 | 7.9 | 0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有用程度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42) | 22 | 19 | 1 | 0 |
比重% | 52.38 | 45.24 | 2.38 | 0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39) | 37 | 2 |
比重% | 94.9 | 6.1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民对于“一站通”、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农民日报有了解,尤其对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了解的农民比重占到95.45%。主要是目前电视普及率在农村达到100%,电视媒体成为农民日常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农民日报在当地有相当的影响,对于“一站通”,是当地作为农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在推动,以及其应用效果所致。农技110作为信息服务手段、机构的名称,在当地还鲜为人知,这与当地还没有全面推广有关系。农户对于中国农业信息网、互联网已经比较了解。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44) | 21 | 21 | 25 | 10 | 18 | 42 | 29 |
比重% | 47.73 | 47.73 | 56.82 | 22.73 | 40.91 | 95.45 | 65.91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在44位回答问卷的农民中,应用互联网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分别有32人和29人,比重分别占72.7%和65.9%,与在芜湖县实际调查的情况相符合。该县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乡、村、大户、企业建立信息服务站、购置计算机上网为农民收集发布信息,说明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和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应用互联网确实有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能够应用注册域名、建立网页、开设电子信箱,没有计算机的农户是做不到的,所以其比例相对都较小,分别只有6.8%、11.3%、9.1%,浏览网页的比重则略大一些,达到38.6%,调查发现当地农户比较多的、也容易实现到乡镇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浏览信息。应用手机短信的比重也达到了38.6%,说明无线通讯的应用在农村已经具有相当的范围和影响。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 | 3 | 5 | 4 | 17 | 32 | 29 | 17 |
比重% | 6.8 | 11.3 | 9.1 | 38.6 | 72.7 | 65.9 | 38.6 |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主要依靠的信息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收看电视;其次,农技人员的介绍仍然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排在第三位的是自己的经验;第四、第五位的是从计算机网络查找和专业技术协会,这两项已经在农民的决策中开始发挥作用;而根据合同或订单排在第十位,说明以产业化企业带动并提供信息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收看电视 | 252 | 7 | 报纸、杂志 | 144 |
2 | 农技人员介绍 | 240 | 8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90 |
3 | 自己的经验 | 233 | 9 | 参考邻居计划 | 31 |
4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188 | 10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21 |
5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180 | 11 | 其它 | 10 |
6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174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484。
产中: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来源中,县乡村农技人员的传授排在第一位,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排在第二位,专业技术协会以及自己看书、报纸、杂志分别为第三、四位。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和跟周围农户学习排第五、六位。传统的农技人员传授的方式仍是农民的第一选择,专业技术协会、互联网已经在农民学习掌握技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表9)。
产后:农民对产品买或卖决策的信息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到集市了解价格。乡村信息服务站排序在第二位,上网查排第三位,广播电视求购、乡村干部介绍二者分值相差不大,居第四、五位,其作用和在农民中的影响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层次。上网查排在第三位,说明乡村信息站、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农民购销方面发挥的决策作用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几个项目如根据合同、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民决策中的作用还比较弱(表10)。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354 | 7 | 乡、村黑板报 | 95 |
2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276 | 8 | 上农广校学习 | 60 |
3 | 专业技术协会 | 260 | 9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39 |
4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245 | 10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30 |
5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166 | 11 | 热线电话 | 14 |
6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101 | 12 | 其它 | 11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528。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322 | 9 | 靠上门收购 | 158 |
2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259 | 10 | 一站通 | 129 |
3 | 上网查 | 244 | 11 | 听邻居说 | 107 |
4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215 | 12 | 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合作社)等 | 81 |
5 | 乡村干部介绍 | 207 | 12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81 |
6 | 信息发布会 | 176 | 13 | 农技110 | 61 |
7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170 | 14 | 根据合同 | 56 |
8 | 看报纸、杂志 | 169 | 15 | 其它 | 22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704。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也是农民感到最方便的信息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县乡村农技人员的传授排在第二位,信息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排第三位。说明农民日常接触最多、最方便的还是电视,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大,电视普及率高,也是农民容易接受的、生动直观的方式。另外,农技人员在农村还是最有权威、农民最信赖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仍习惯于手把手地传授,信息服务站的作用非常大。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开始在农民中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乡村黑板报,农民经纪人、信息员,“一站通”则分别排五、六、七位,说明这些方式在农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品种信息,其次是新技术、实用技术,说明农民目前最关心的还是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什么能获得较好的收益,怎样调、如何种养才有效益。排在第四位的是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而其关心的市场价格仍然局限于本地。此外,排在第一位的项目分值没有达到满分的过半,表面现象上是农民答卷选择比较分散,主观上也说明大部分农民对于各类信息在自己的生产经营中所具备的价值,还没有充分鲜明的认识、或体现。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511 | 10 | 报纸、杂志 | 105 |
2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440 | 11 | 计算机网络 | 65 |
3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335 | 12 | 农技110 | 41 |
4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232 | 13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38 |
5 | 乡、村黑板报 | 199 | 14 | 热线电话 | 31 |
6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154 | 15 | 手机短信 | 28 |
7 | 一站通 | 141 | 16 | 其它 | 15 |
8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133 | 17 | 传单明白纸 | 0 |
9 | 信息发布会 | 111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748。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新品种信息 | 308 | 10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123 |
2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276 | 11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112 |
3 | 天气预报 | 232 | 12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106 |
4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225 | 13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98 |
5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211 | 14 | 国际市场价格 | 88 |
6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205 | 15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55 |
7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198 | 16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40 |
8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185 | 17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14 |
9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158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748。
四、问题和困难
县农委以及各乡镇的信息工作人员认为,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信息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网络知识不足,农业信息网络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希望上级业务部门加强对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信息服务运行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农业信息设施建设与服务体系组织建设不完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手段比较落后,信息服务工作水平仍处于低端。需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信息服务的层次和内涵,提高信息的质量。但从当前形势来看,乡镇一级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必将影响到信息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影响农村信息服务的因素还有农民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许多农户对信息服务了解还不够等。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村普及信息知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制定政策,加强领导,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提高服务水平。
表13 答卷人学历情况统计表
本人学历 | 小学以下 | 初中 | 高中 | 大专以上 |
答卷人数(39) | 2 | 23 | 13 | 1 |
比重% | 5.1 | 59.0 | 33.3 | 2.6 |
五、典型做法
近年来,芜湖县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加强管理
县乡成立农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服务工作规划、信息入乡工程管理办法、信息工作岗位责任制等,2002年县委又颁发《关于加强全县信息中介服务工作的意见》。规定各乡镇信息中介服务所必须设在闹市区,有1-2间门面房,有一套服务设备,有一班素质较高的人员开展工作,每年举办两期以上的业务培训班,每月召开一次信息中介工作交流会。如三元镇信息所在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了各项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明确了上班考勤制度,要求每星期上班不得少于6天。并明确了值班制度,并安排专人值班,建立健全了详细的信息服务各项登记簿,加强信息档案的管理。对上级来文、本镇文件、上传信息及下载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立卷归档。每月对信息员进行考核培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处理信息服务的业务水平;制作了《农网信息服务卡》,发放到每一位农户家中。在这上面不仅印有信息所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而且还规定了信息服务的时间承诺,全镇农户既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也可以填写服务卡,在正常情况下,镇服务所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2.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抓好“一站通”信息服务和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的进村入户工作县农委以奖代补,鼓励“酵母”工程专业村、示范大户和龙头企业购机上网;规定各个乡镇信息服务所在“一站通”上每月上传供求信息不得少于10条,同时给予每条信息补助2元的奖励。
3.加强宣传,抓好培训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求乡镇信息所必须配备2-3名专职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每个村以村文书、“酵母”示范户、农民经纪人、农民协会负责人为主选聘3-5名兼职信息员。培训了140多人,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方法,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以及县以下农村信息服务点、农村信息员的服务规范等。如三元镇信息站本所(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由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每年2至4次,培训主要内容为计算机日常维护、信息管理等。镇信息所(站)对村级信息联络员,每月召开一次信息汇报及培训会,对兼职信息员每一季度培训一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日常收集、分析、整合、发布等。
4.实施酵母工程与信息入乡工程有机结合
该县实施酵母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育酵母工程示范大户、专业村,示范带动农技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到企、到民办专业协会。三元镇2002年镇党委政府对购买电脑并上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1000元的补助。横岗镇通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建立了五种服务模式:信息站+村级信息员+农户;信息站+专业协会+会员;信息站+“酵母工程”示范户+农户;信息站+广播+热线电话;信息站+创安活动室+农户。
执笔:张魁林
关于安徽省舒城县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巢湖之滨、大别山南麓,距省会合肥市45公里,自然形成由西南至东北的山、丘岗、圩畈兼有的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县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水田56万亩,山场面积153万亩。农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全县形成了圩畈区的优质粮油、白鹅、虾蟹,城镇郊区的蔬菜、苗木花卉,丘岗区的经济林果、肉鸡、生猪,山区的名优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区域。现有优质粮油基地40万亩、名优茶基地6万亩、蔬菜基地10万亩、竹业基地3.5万亩、栗园30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蚕桑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7万亩,以及年产40万头生猪、500万只白鹅、1600万只家禽和年产1.5万吨水产品的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全县粮经结构比例为5.6:4.4,种养结构比例为5.5:4.5,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37:35:28。全县辖30个乡镇,490个行政村,总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86万,农村劳动力48万。农村长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元,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只有极少数农户家庭拥有计算机,电话拥有率达到50%,手机拥有率达30%,电视机拥有率达95%以上。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服务组织体系
(1)舒城县农业委员会农网信息中心
该中心是县农业行政部门的正式工作机构(经县编制办批准)。同时挂农委信息办公室牌子,担负本县“一站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入乡”办公室的职责。
共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专职2人,兼职1人,3人均为大本及以上学历。农网信息中心负责农委局域网运行。局域网配置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45台,其中586及以上型号45台;打印机4台;传真机1台,扫描仪2台;复机3台;投影仪2台、数码像机、摄像机各1台。其中信息中心自身配置计算机5台,工作电话2部;上网方式以ADSL宽带接入,全部上网。所应用的软件:Win98、office2000、wps2000、dreamweaver4.0、flashfxp等。
(2)县农技服务110工程指挥中心
该县作为安徽省开展的“‘县级农技服务110工程指挥中心’建设”工作的试点县,2002年底成立了县级农技服务110工程指挥中心。中心日常办公地点设在县农技推广中心,管理指挥由农技中心的8个站(包括植保、土肥、粮油、名茶、蚕桑、蔬菜、环保、经作站),畜牧水产局的2个站(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管理站、农业执法大队、农广校、茶叶协会、农科所、县能源办、农经管理站等组成的联合服务机构。从各单位抽调28名专家负责技术咨询服务,每日2名专家坐堂咨询。中心设置一台触摸屏计算机。
(3)乡镇信息服务站
全县30个乡镇均依托农经站等建立了乡镇信息服务站(乡镇政府信息服务中心)。这些信息服务站都实现了“七个一”,即:乡镇信息服务站都有一间专用机房(专门临街的一间服务门面),配备了一台专用微机、一台打印机、一条上网专用电话线,一名专职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其它涉农的乡镇站均确定一名兼职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参与服务),设置了一处信息公布栏,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上网方式均为拨号方式。
条件较好的乡镇信息服务站,如龙河镇信息服务站由农经站、农技站共同负责信息服务工作,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有专职人员3名,本科学历1名,专科5名,计算机信息专科学历人员1名,农技站办了种子门市部,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销服务。有些乡镇还配备了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能上网的计算机在2台以上。
(4)村及其它信息服务站点
全县有158家村及其它信息服务站点。包括部分村级信息服务站以及涉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加和科技示范大户、农民经纪人等,配置了计算机并能够上网查询、发布信息,开展信息服务。有的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如马河口镇幸福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并与村广播站合为一体,配置了3台计算机、1台扫描仪、1台打印机。该县七星羽绒集团、蔬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从2000年起就配置了计算机、注册上网,建立了信息服务站。龙河镇每村都设立了信息员,如羊山村是村文书兼任。
另外,该县开始通过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民。全县共组建了120个农民专业协会,其中跨区域、比较规范、发挥作用较好的有竹业协会、羽绒、百合、板栗、中药材协会等。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
舒城县农业委员会农网信息中心信息服务业务及工作经费由财政拨款,每年约10万元。主要用于:业务工作人员技术培训费用约2万元;其余为网络信息平台维护、硬件设备耗材、软件升级和更新等经费,以及信息服务业务开展经费等。对本单位信息服务工作人员采取分批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等方式,年培训30余人次,主要培训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网上信息查询、发布和下载以及基本故障排除等。
依托县农广校开展的农民素质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除大中专班收取一定的学费外,其它一切免费,由财政拨款支付。
县农技服务110工程指挥中心的服务咨询活动经费,由农技中心在创收经费中开支。
乡镇和村级以及其它信息服务站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上网月租费、印发资料、培训农民、系统建设及维护费用等。各乡镇信息服务站运行经费基本上由乡镇财政负担。如马河口镇信息站(设在农技站)6名编制,经费为全额拨款。龙河镇信息中心工作经费列入办公经费支出,2002年共支出3万元,其中系统建设及维护2.8万元;信息服务业务费用支出包括:年开发采集信息费用3500元、印发资料费用5000元、镇中心工作人员培训费用3000元、对农民进行培训费用1.5万元,培训费用列入镇财政支出。晓天镇信息服务站的上网月租费由镇财政负担,单位的其它信息服务工作的开支则由本单位其它收入中列支。村及其它信息服务站经费均为自筹。
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1.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加工
(1)在了解、收集农民的供给或需求信息方面
一是靠县、乡信息工作人员或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直接与农民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收集农民的需要;二是在接听农民打来的农技110热线电话,或接待农民上门咨询,提供网上查询服务时,以及在科技下乡、培训、会议上了解、记录;三是县级信息服务中心要求各乡镇信息服务站收集上报。如龙河镇信息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大户、镇干部下村调查询问、调研农民都需要些什么信息。
(2)在信息服务的内容方面
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提供畜禽水产疫病、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栽培养殖技术等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与农民关系较为密切的政府对农村的有关政策、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以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等。像幸福村的生态科技示范园还提供化肥、农药、种子种苗等等物质性服务。龙河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内容包括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大宗农产品市场行情、农副产品供需等信息。
(3)在信息采集、分析、加工方面
采集信息的渠道主要靠订阅报刊和网络下载等。各级部门会议精神、政策文件、科技人员举办的讲座培训资料等,也是信息的来源渠道。信息服务站代表政府开展信息服务,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筛选后对农民或对外发布。如龙河镇农经、农技站定期下载、发布农产品供求、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广泛收集农业专业报刊和中央电视台七套等媒体发布的信息,也向上级业务部门寻求生产技术指导、市场销售信息。
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舒城县农业委员会农网信息中心认为:本县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广播、电视、报刊、广告宣传栏、互联网以及直接从市场和亲朋好友获得。其中从广播、电视、报刊及宣传栏中获得的约占40%,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约占20%,直接从市场和亲朋好友口中获得的约占40%(舒城县农委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晓天镇认为该镇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和报纸,辅助渠道是农网信息专栏。综合起来,各级信息服务站进行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坐堂解答
信息服务站设专人值班接待前来咨询的农民,当场解答农民的问题,满足其信息需求。县农技服务110工程指挥中心从各单位抽调28名专家负责技术咨询服务,每日2名专家坐堂咨询,选择适当时间如2003年3月上中旬即在种子门市部、土肥门市部设立良种技术服务专家咨询台,现场接受农民技术咨询。龙河镇分别在农经站、农技站两处常年设立信息咨询台。
(2)下乡现场指导
主要是县、乡镇的农技人员、经管人员、信息服务人员等到农村,有针对性地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现场指导。龙河镇针对能人大户的市场营销,进行上门信息服务。
(3)科技赶集
每年要组织在县、乡镇的公共场所、集市举办以发放资料、专家现场解答、宣传有关科技知识等活动。2003年计划在3月中下旬要在城关大市场、杭埠、晓天、河棚、张母桥、百神庙等地举办5-6次的大规模科技赶集活动。
(4)农技110热线电话
县农技110开通服务热线电话8621205专线,以及8663880、8661124、8667718、8667918,中心还开通自动录音电话,24小时记录农民咨询内容。龙河镇信息中心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电话,2002年接待农民咨询电话500人次。
(5)发布刊物、报纸、明白纸、简单资料等
县办的《舒城报》每周2期,每期刊出的农业专版与县农委合办,主要发布种子、执法、技术、市场分析、价格等信息;另外农委办有不定期的《舒城农村》专刊(至少2周1期)。县一级信息服务机构2002年发放信息资料量达10万余份。龙河镇创办了《龙河农技》,2002年9月发布秋种的有关信息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主要农用物质市场信息、优质种子、种苗等信息;第6期对于当年12月中旬阴雨天气情况下如何做好田间管理提出4项技术意见:迅速开展清沟排水、适时追施腊肥、加强蚜虫防治、化学除草。该镇2002年免费发放农技信息明白纸等资料约2万份。
(6)黑板报、宣传栏
各信息站都设立了类似的设施,一般都在信息站的门口、或者在镇政府办公所在地。将要向农民发布的信息抄写在黑板或宣传栏上,有的地方直接将打印的信息资料、报纸、文件张贴在宣传栏中。
(7)广播电视
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农业信息专栏,播放自制的节目。舒城电视台开设了《农村天地》栏目,2周1期,重播1次,晚上8:00播出。该栏目也由农委协办,主要播出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本县有线电视网已通到各个乡镇,通过无线插转转播七套农业节目。县电视台转播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时,始终针对全县农业生产特点、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农业节目。各乡镇均设立广播站,通过广播播出科技信息、防治病虫害、产业结构调整等信息。龙河镇2002年召开专题广播会4次。
(8)互联网
县农委开通了“舒城农网”网站,利用网络发布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和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信息。各级信息服务站均上网注册了农业部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一站通)。该县把一站通的应用作为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工作;代为从互联网其他网站收集和发布信息。如晓天镇通过农网信息专栏下载信息、免费发布、免费网上查询,年接待农民300人次。龙河镇统计农民从互联网上获取、下载的信息量已占到40%。县农委信息中心2002年代农民发布和下载信息百余条。
(9)各种培训、会议
县里经常举办信息服务性质的各种培训班、信息会。县农技中心利用中心的农技设施和农技专家,重点组织对村组干部和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同时依托县农广校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2002年农广校举办了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科技信息培训等各种培训班数次,年培训6万余人次,如举办“全县白鹅大户养殖技术培训班”、“全县西瓜大户(无籽西瓜)技术培训班”、“全县白鹅大户(活拨鹅毛)技术培训班”、“农村大户信息培训班”等大规模培训班50多期。如幸福村村干部全部为高中毕业生,都接受过农广校的培训。
乡镇农技人员也利用各种会议、农民文化学校等场所对农民技术员、专业户、重点户、示范户进行各类技术的培训示范。晓天镇每年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次,受教育2000人次。龙河镇每年对农民培训10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有种养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农业法规等。
(10)通过生态示范园、公司+农户、大户示范带动等形式提供综合性服务
舒城县能人大户主要包括劳务输出、农村经纪人、科技承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业主、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等,其标准分别要达到年收益50、50、20-10、100、20、10万元以上,带动影响面大。能人大户利用自己的技术、信息等优势,通过自己致富,传授、带动周边农民学习掌握种养技术,促进其增收,包括提供种苗和技术、信息、农机作业、购销服务等。
马河口镇幸福村,建立了村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示范园采取公司化机制,利用订单农业方式与村民签订合同,提供技术、信息、购销等综合性服务。由生态示范园统一按照合同提供种子、秧苗,提供服务还包括生产资料、负责传授种养殖技术,根据季节和农事管理需要,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对于收获的产品,按照合同收购、统一销售。2002年举办了30多次咨询、讲座、培训活动。龙口镇在发展甜玉米、甜豌豆上,与黄山山华集团签订生产订单,通过不同形式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农技人员跟踪服务,村组织货源集中统一销售。
3.信息服务效果
(1)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干部、农民对于建设信息网络、开展信息服务都非常肯定和欢迎。认为利用信息网络发布、收集的各类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为全县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解决了“卖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效益。截至2003年3月,全县在“一站通”等互联网站共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万多条,收到各种回复2000余条次,总交易额5000多万元。例如南港镇在网上发布了供应白鹅信息,河南驻马店一郑先生以高出当地市场每斤0.7元的价格收购该镇白鹅20吨,仅此一项增加效益近3.5万元。该县七星羽绒集团自2000年以来累计下载信息780多条,发布信息100多条,累计采用160多条信息,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扩大了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渠道,累计通过网络成交业务47笔,成交额达890万元,实现利税73万元。
(2)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生产经营水平,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
信息网络体系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发布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政策和发展战略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着重培育能人大户,提高其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引导发展优质高效产业,服务了本县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和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改造提升了一批龙头企业的生产、开发、加工、市场开拓能力及服务带动农民的能力,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服务的一部分主要对象,是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带动周围群众发展效益高的产业。如桃溪镇曙光村农民王加金2002年养种鸭1万只、肉鸭2万只、产鸭苗50万只,纯收入达2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1000多户农民养鸭,很多农民由此致富。城关镇养花大户刘俊村收入达15万元,不仅解决了当地2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城关周边13户农民养花种草。全县有1800多个能人大户,通过自身的典型示范,带动了4万户农民从事种养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同时提高农民收入。龙河镇信息中心认为,信息服务的效果很好,使农民能够面对市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千人桥镇景泰园500亩盆景花卉基地2002年初在“一站通”上发布信息,销售到芜湖等地“意杨”22万株,获利30多万元,同时收到了多项需求订单。张母桥镇信息站通过发布信息,低价为本镇新开发的桑园购回优质桑苗300多万株。
(3)招商引资、扩大当地农产品影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信息网络的服务,宣传了当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品,促进了外地客商到本地投资。晓天镇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扩大了本地农特产品茶叶、板栗、花卉、中药材知名度,该镇的荣盛花木盆景园通过上网发布信息引进外资200万元。龙河镇在网上为本地旅游开发发布招商信息,引进开发资金100多万元;陈林村养蜂大户生产的蜂王浆过去由于消息闭塞而销路不畅,通过上网发布信息后,打开了销路。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舒城县对马河口、龙河镇2个镇2个村的19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对“得到想了解的信息难易程度”,18人回答了本栏的问题。没有“根本得不到”信息的情况。认为比较容易得到的有14人,占77.8%,有3人则认为很容易得到,占16.7%。1人认为不容易得到,占5.6%。总起来94.5%的农民认为容易得到。
而对于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66.7%,不满意的占到11.1%,一般满意占22.2%。
仅就本调查收集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农民通过各种现有的渠道能够获得所想要的信息,也就说明渠道是畅通的,所得到的各种信息类别也基本上符合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但是信息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18) | 0 | 1 | 14 | 3 |
比重% | 0 | 5.6 | 77.8 | 16.7 |
表2 农民对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18) | 2 | 0 | 4 | 11 | 1 |
比重% | 11.1 | 0 | 22.2 | 61.1 | 5.6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的看法
94.1%的农民表示能够经常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信息员的各种服务。说明农户对于当地信息服务工作开展的经常性情况给予了认可。从问卷看,所有农户都认为提供的信息有用,也肯定了信息服务的成效。对于有偿信息服务,在取得效益的前提下,绝大多农户基本上是接受的,占88.2%。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17) | 16 | 0 | 1 |
比重% | 94.1 | 0 | 5.9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有用程度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17) | 8 | 9 | 0 | 0 |
比重% | 47.1 | 52.9 | 0 | 0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17) | 15 | 2 |
比重% | 88.2 | 11.8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半数以上的农民对于农广校、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农民日报有了解,尤其对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了解的农民比重占到89.5%。可见,目前对农民影响最大的还是电视渠道。农民日报、农广校在当地有相当的影响,“一站通”是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为有效沟通供求信息而开辟的平台,当地将此作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在推动,效果良好,了解的农民占到47.4%。农技110作为信息服务手段、机构的名称,在当地还鲜为人知,这与当地还没有全面推广有关系。农民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也不多,主要是受其经济水平所限,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自己购置计算机、上网的比例非常小。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19) | 9 | 8 | 9 | 8 | 16 | 17 | 15 |
比重% | 47.4 | 42.1 | 47.4 | 42.1 | 84.2 | 89.5 | 79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应用互联网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农民,在19人中,分别有11人和9人,比重分别占57.9%和47.4%,与安徽调查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安徽省开展信息入乡工程,乡村、大户、企业建立信息服务站、购置计算机上网为农民收集发布信息,说明有一定的影响和效果,应用互联网确实有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能够应用注册域名、建立网页、开设电子信箱,没有计算机的农户是做不到的,所以其比例相对都较小,分别只有15.8%、15.8%、21.1%,浏览网页的比重则略大些,达到26.3%,调查发现当地农户比较多的、也容易实现到乡镇信息服务站上网查询、浏览信息。接收过手机短信的比重达到42.1%,也说明无线通讯的应用在农村已经具有相当的范围和影响。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19) | 3 | 3 | 4 | 5 | 11 | 9 | 8 |
比重% | 15.8 | 15.8 | 21.1 | 26.3 | 57.9 | 47.4 | 42.1 |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主要依靠的信息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自己的经验,其次,农技人员的介绍仍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排在第三、四位的是乡镇及村干部的布置意见和收看电视得到的信息。根据合同或订单排在第七位,说明以产业化组织带动并提供的信息服务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相对靠后,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民生产决策中的作用尚不明显。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自己的经验 | 174 | 7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63 |
2 | 农技人员介绍 | 147 | 8 | 报纸、杂志 | 55 |
3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142 | 9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49 |
4 | 收看电视 | 125 | 10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41 |
5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90 | 11 | 其它 | 11 |
6 | 参考邻居计划 | 74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09。
产中: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依靠县乡村农技人员的传授排在第一位,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排在第二位,跟周围农户学习以及从乡村黑板报获得信息分别列第三、四位。专业技术协会在为农民提供产中技术服务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列第五位。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排序靠后,作用不明显。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178 | 7 | 上农广校学习 | 53 |
2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170 | 8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48 |
3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144 | 9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47 |
4 | 乡、村黑板报 | 70 | 9 | 热线电话 | 47 |
5 | 专业技术协会 | 59 | 10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42 |
6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55 | 11 | 其它 | 11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228。
产后:农民对产品销售决策的信息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到集市了解价格。乡村干部介绍、广播电视求购信息、乡村信息服务站分别排在第二、三、四位,其作用和在农民中的影响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层次。上网查信息在十六个选项中排在第十位,说明互联网在农民购销决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而对于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几个项目如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民决策中的作用还比较弱(表10)。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也是农民感到最方便的信息渠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县乡村农技人员的传授,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排在第二位,乡村黑板报、传单明白纸作为传统的农村信息服务传播途径,也受到农民喜欢,与信息服务站处于同一个层次,分值差别不大,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说明农技人员在农村还是最有权威、农民最信赖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民仍习惯于手把手地传授。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大,电视普及率高,也是农民容易接受的、生动直观的方式。农民经纪人、信息员排在第六位,“一站通”排在第九位,说明这些方式在农民中开始发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表11)。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196 | 9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63 |
2 | 乡村干部介绍 | 154 | 10 | 上网查信息 | 59 |
3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138 | 11 | 信息发布会 | 56 |
4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128 | 12 | 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合作社)等 | 43 |
5 | 靠上门收购 | 106 | 13 | 农技110 | 40 |
6 | 根据合同 | 103 | 14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38 |
7 | 听邻居说 | 99 | 15 | 一站通 | 36 |
8 | 看报纸、杂志 | 78 | 16 | 其它 | 7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04。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274 | 10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52 |
2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182 | 10 | 热线电话 | 52 |
3 | 乡、村黑板报 | 120 | 11 | 计算机网络 | 51 |
4 | 传单明白纸 | 118 | 12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39 |
5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115 | 13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33 |
6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82 | 14 | 农技110 | 27 |
7 | 报纸、杂志 | 80 | 15 | 其它 | 26 |
8 | 信息发布会 | 75 | 16 | 手机短信 | 20 |
9 | 一站通 | 71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23。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品种信息,其次是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说明农民目前最关心的还是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什么能获得较好的收益,而其关心的市场价格仍然局限于本地。在舒城县龙河镇羊山村,农民说最大的问题还是种什么、调结构,怎样调才有效益。病虫害疫情预报信息排在第三位。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排在第四位,说明农民还是比较关注政策,因为农业政策对其生产经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总体来看,对于各类信息的价值在自己的生产经营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或体现出来。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新品种信息 | 186 | 9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60 |
2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184 | 10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57 |
3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163 | 11 | 国际市场价格 | 37 |
4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153 | 12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34 |
5 | 天气预报 | 141 | 13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31 |
6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106 | 14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29 |
6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106 | 15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18 |
7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104 | 16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15 |
8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103 | 17 | 其它 | 4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342。
四、问题和困难
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接受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基础较差,不适应信息技术、农业种养殖技术等迅速发展的形势
据舒城县2001年的调查统计,在1300名大户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占8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为17.3%。我们所作的问卷调查,舒城县有19人填写答卷,15人回答本人文化程度,结果初中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3.3%。马河口镇幸福村有人口2880人,在 1700多劳动力中,60岁以上均为文盲,50岁以上为小学毕业,50岁以下基本上为初中文化程度,20%为高中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信息意识较淡薄,接受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基础也比较差。
表13 所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
本人学历 | 小学以下 | 初中 | 高中 | 大专以上 |
答卷人数 | 5 | 6 | 4 | 0 |
% | 33.3 | 40 | 26.7 |
2.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内容的质量、防止虚假信息
马河口镇幸福村村委会主任认为,农民最怕假信息,现在网上和报纸、广播电视发布的信息真实性需要提高。龙河镇农民李书海从科技类型报刊、中央七套农业节目了解到关于养蝎子致富的信息,就引进并养殖蝎子,结果卖不出去,承诺高价回收的种蝎销售者不能兑现。梅岭村一农民养蝎,繁殖成功卖不出去,损失引种、养殖费用几千元。他们反映,这类报道信息很多,有的也是过时的信息。所以在防止发布过时、虚假信息的同时,怎样提高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分析、鉴别能力,帮助农民获取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是目前基层信息服务站要做好的工作。农网信息应在真实、可靠方面再下功夫(晓天镇)。他们还认为目前有用的科技信息比较少,不能满足需要。
3.信息服务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制约信息服务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一些信息服务站有名无实,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服务站没有很好地与农民衔接,部分乡镇信息站乏人问津,基本设施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服务经费匮乏,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龙河镇认为面临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困难,信息服务持续发展的机制不够。在目前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市场诚信不多的状况下,基层信息服务收费或要求农民付费尚不现实,但对于目前的财政状况和农业部门的经费支持力量来说,各信息服务机构运行和业务工作开展所需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农户对免费开展信息服务非常欢迎,但怎样保障信息服务经费以及工作人员的待遇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五、典型做法
1.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延伸服务工作,积极实施信息入乡工程,开展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到企活动
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极为重视,把它当作是引导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工作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舒城县2000年3月开始实施信息入乡工程,投资近200万元,在全县各乡镇依托乡镇农经站、农技站等建立了信息服务站,建起了整套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5月开展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到企活动,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的组织网络和物理网络建设,为农业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推进“一站通”应用工作,培训信息员队伍,落实信息服务措施
该县2002年3月被省农委列为推广“一站通”工作试点县。县里积极推动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的注册应用工作,成立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担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和信息的两位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直农口和宣传、广电、报社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一站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农委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指导工作。推动各乡镇、村、能人大户、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业主等建立服务站,能够上网的服务站要注册应用“一站通”,截至3月份有188家注册。县里还积极实施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转播即落地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和农业科教电波入户工程,综合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结合农广校的教学培训优势,结合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加大农业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果。县农委比较注重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信息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申报了148名农村信息员;县农委信息办成立了6人技术服务小组,对各个信息服务站遇到的操作技术问题及时解决,注重组织观摩、典型交流会,促进信息服务工作。
3.依托农广校等单位的技术、师资等优势,做好对农民的培训,重点培育农村能人大户,发挥技术和信息的示范带动作用
县里积极依托农广校、农技服务部门以及县外专家,围绕本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在大户中培养学员,在学员中培养大户”的思路,县农广校积极培养大户,在县农广校的学员中,毕业学员有5000多名,在校学员1500多名,其中大部分是农村能人大户。
县里2001年出台了培育能人大户的有关政策,在全县1300个大户中筛选出500个进行重点管理、表彰、宣传,扩大影响,从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上给予扶持和服务,及时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和市场信息;鼓励支持大户购机上网;动员能人大户积极参加农广校学习和各类短期培训班,提高素质,掌握新技术。县里把积极宣传引导能人大户购机上网作为党委、政府“抓大户、搞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考核,对好的给予奖励、差的给予批评,要求做好上门服务、注重实效,真正让农村能人大户成为掌握信息技术的示范户。
4.引导发展中介组织、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发挥农民自主性的组织化服务功能
县里把重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上述农民专业协会以及农学会、农机作业协会、畜牧水产协会、茶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为农民服务中的作用,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市场和信息服务的功能。
5.舒城县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将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资金投入,确保农业信息尽快“进村入户”。同时将进一步发挥乡镇信息服务站的作用,重点在“用”、“管”和培训上下功夫,依托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全面开通“一站通”,发挥镇、村广播站的作用,定期下载发布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利用印发明白纸、召开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扩大信息到位率,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全面实施“农技服务110”工程,组织带动全县30个乡镇农技站购机上网,做好服务热线电话咨询,实行农技出诊制度,进一步引导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上网,积极注册应用“一站通”等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利用农广校的优势,加大对乡镇、村委会等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的培训力度,实施“三个三”培训教育工程,激励用3年时间使300个村通电脑网络,培训3000名农民电脑操作员。将来要逐步引导,促进信息服务市场的发育,引导农业网络信息服务走向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执笔:张魁林
关于吉林省扶余县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扶余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在册面积335万亩,人均4.55亩。辖10个镇、15个乡、一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39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占91%。扶余县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西部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东部属半湿润气候区,农业基础较好,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农业生产特点为每年一季; 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杂粮杂豆、蔬菜为主。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约占70%;其余外出务工经商,约占20%;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大约占10%。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农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80%,电话拥有率20%,手机拥有率3%,计算机拥有率0.1%。为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新形势的需要,扶余县从1999年开始着手农业信息化建设,到目前,已建成电脑网、视听网、语音网、组织网、物流网“五网”联建联动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信息与农民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组织体系
(1)县信息中心
2000年初,扶余县正式成立了县信息中心,构建了信息中心操作平台,开通了扶余县农村信息网。扶余县信息中心是扶余县科技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办公地点在县政府办公大楼二层,农民可持会员卡前去咨询。中心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职7人,兼职2人。信息中心主任是郭东义先生。工作人员中,大本及以上6人,大专1人,中专2人;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有3人。硬件设备有586以上型号的计算机8台,通过ISDN上网,其次,还有打印机1台,数码相机1台,传真机1台,扫描仪1台,复印机1台,工作电话7部。应用的软件是农业专家病虫草害防治系统、触摸式农业查询系统、农业专家智能语音咨询系统等。
(2)乡镇、村信息站
县信息中心成立后,为促进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又相继在26个乡镇建设了信息站,配备了电脑、电话等设备,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这些信息站有的依托乡镇政府,有的依托乡镇农业站、农经站,从最终运行效果来看,其中只有5个农业站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是设在村屯的专业协会的服务站。在弓棚子、三井子两个经济较发达的镇,分别建设了面向社会的专业批发市场网站,场所设在批发市场内,对外服务,配置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还购置了一台触摸式电脑,联通互联网,农民可自行查询信息。此外,还扶持了金禾饲料公司等12户企业、5个农业站、4个村、56户农民联入信息网;应用全国供求联播“一站通”系统的有66户。聘请了102名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农村信息员。这些信息员文化素质比普通农民高,其中83%是高中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3)信息协会和农民专业协会
为解决县、乡、村层层传递带来的信息滞后等问题,根据农村中普通农民信服能人,而能人信服科技名人这个规律,扶余县发充分挥科技名人和各业能人两个效应,从2001年起发展了县、乡两级信息协会组织。县信息协会聘任原农业局局长、县总农艺师做会长,并抽调县内农业技术骨干,搭建协会工作机构。各乡镇聘请在当地有威信、懂技术、有能力的人做分会会长,由他们牵头组建各乡镇分会。到目前,以建制镇为中心,扶余县组建了8个信息分会。在县、乡两级组织之间明确分工,县协会负责“设计”,乡镇协会负责“施工”,县、乡共同推进基层工作。
为使信息服务更具专业性、更具针对性,扶余县又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中介组织。具体由信息协会负责组织,在特色主导产业已具雏型的专业村屯,指导农民中的能人先后组建优质水稻、绿色小米、棚膜蔬菜、温室油桃、特色林果以及特禽、梅花鹿、林蛙、波尔山羊等十二个专业协会,发展会员1300多户。同时,县、乡两级信息协会直接发展各业经纪人入会,发挥他们的乘数效应,影响和带动普通农民。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有2200个经纪人加盟信息协会。
(4)生产物资配送组织
为实现信息流引导物流、以及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促进,2001年6月,扶余县在信息协会内部组建了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上联信誉较好的生产资料企业,下对8个乡镇(有信息分会)设立了8个分中心,开展农资和农副产品的双向配送,即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所需生产资料,一方面帮助农民解决产后销售问题。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及开支
扶余县信息中心信息服务经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县财政拨款年平均6万元,物流配送收入5万余元,共计11万余元。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电话费、差旅费、报刊发放费、培训费、接待费、车辆燃修费,共计8.5万余元,系统建设及维护成本费共计2.5万余元。目前,为农民开展的信息服务全部是无偿的。
乡镇信息站无专门机构,无专项经费。多数乡镇信息服务站也还没有面向社会公开服务。
信息协会无专项财政拨款。协会工作人员大都是县、乡镇有威望的农技人员及离退休老干部等,他们本身都有工资收入。服务经费来自于为农民提供物资配送的微薄利润。仅有的设备就是一部电话。
二、信息服务及效果
1.信息采集、加工、分析
为给农民提供丰富、真实的信息,更好地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信息中心通过各种途径采集信息。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第二,信息协会和专业协会采集;第三,电话采集;第四,见面采集。
了解农民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农村信息员反馈、乡村信息站收集、农民专业协会调查、智能语音电子信箱留言等手段。信息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采集工作制度,农民咨询的问题均登记入簿。
为解决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扶余县组建了信息协会,聘请专家收集、分析信息,同时,广泛开展与院(校)合作,并依托省级网络,挖掘各类信息资源,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年开发采集信息量为5000条左右。
对于信息的真伪,主要是通过县内的种植、养殖、流通加工方面的专家组(该专家组设在信息协会)进行分析确定,再及时向农民提供。
2.信息服务手段及途径
(1)电视、广播、刊物等
自2000年6月份起,扶余县信息中心与县电视台合作,开辟了电视农业专栏节目,后经几次改版,现定名为《扶余乡村》,由信息中心提供主要内容,设科技园、信息窗、致富经等栏目。每周四晚8点首播,周五、周日重播。每期播出15分钟。除发布市场行情信息、种养技术信息外,还经常安排专业协会的负责人在电视上现身说法,宣传协会、宣传信息。
乡镇农技校是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阵地,扶余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选择电视专栏中的优秀节目,制成光盘,对农民巡回播放,到目前,已制作光盘40余套,在农技校及各村播放近万次。
积极与邮政部门合作,借助县邮政《中邮广告》的发行优势,创办了不定期刊物《扶余信息专递》,以报纸形式印发给农民。每期印发5000余份。此外,还通过农村有线广播、广告栏、宣传板等载体,定期向群众发布信息。通过以上途径,大大拓宽了信息的覆盖面。
(2)语音服务系统
为利用农民家庭的电话资源,扶余县积极探索电脑与电话的互通,开发了农业专家智能语音系统(5863333),实现了对农户的自动语音应答、自动语音查询和智能语音回拨。语音系统开通以后,又着力推进了县内电脑、电视、电话的“三网融合”。一是在县电视台开设“3333信息窗”,将每周的语音信息压缩成标题信息,在电视屏幕上发布,吸引农民拨打电话查询详细内容。二是县乡信息中心开展配套服务,保证农民到信息站能查到语音信息内容以及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农技110”服务,对电话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信息中心通知协会的服务车,上门为农民解决问题。从而编织出一个立体的、互动的,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功能强大的信息应用和反馈网络。在功能上实现了电脑、电话、电视的“三网融合”。目前,全县4万户农民通过语音系统实现了虚拟上网。
(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网络招商引资,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帮助农民发展壮大特色农业;通过网络引进先进的农业种、养、加新技术和新品种,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网络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在弓棚子、三井子两个专业批发市场,农民可在触摸式电脑上按照菜单标题,自己查询信息,操作很简便。
(4)现场指导和培训
发挥网上服务的同时,扶余县信息中心从农民注重实际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一节、一车、一基地”,抓好直接的、面对面的服务。“一节”,就是科技节。每年正月二十二,把协会所联系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农资生产厂家、商家请到扶余县来,直接把他们的成果、技术和产品展示给农民。截止到2003年,这样的科技节已连续办了四届,每次邀请到的参展单位都有200余家,参会群众每年都超过十万人。“一车”,就是农技服务车。对电脑、电话远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请农业专家,带着农资,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诊治”,真正做到有求必应,人到病除。2002年开通一年来,服务车已行程6万公里,解决各类技术问题达200余项。“一基地”,就是建设各类试验、示范基地,对有推广价值的好项目、好技术,都拿到乡镇、村的科技园区进行对比试验,然后,直接把试验成果展示给农民,技术成熟、效果好的就大力推广。两年来,已经在各乡镇村的园区试验、示范300多个优新品种,120多项新技术,其中大部分已在当地安家落户。
此外,还与农业局、科技局、工商局等合作,通过电视讲座、农民远程培训、科技下乡等方式,对当地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科技知识应用、经纪人业务知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
(5)生产物资配送服务
物资配送中心借助邮政的邮车配货、中邮广告、电子汇兑等优势,开展双向配送。一方面,组织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及其他农用物资的代购代销;另一方面,为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客户的网上联系,为客商代理收购农副产品。
通过上述种种途径,扶余县信息服务系统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2年发放信息服务资料20万份,信息赶集次数及农民到访人数达11万人次左右;咨询电话接待人次4万次/年;代农民发布各种信息5000条左右;培训每年约400场次,培训农民约25万人次。
3.信息服务效果
扶余县信息化建设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三年来,县信息中心借助网络共引进新品种12大类200余项,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50余项,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业竞争力。经过一年多的网上招商,为各个专业协会都找到了合作对象。如蔬菜协会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一家企业合作,建设了2万平方米黄瓜出口基地;油桃、葡萄协会与上海、南京等地企业合作,产品销到江南各大市场;无公害大米、小米协会靠挂省绿办,建设了150公顷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特禽专业协会与德莱鹅业达成了30万只朗德鹅基地建设协议;林蛙协会与吉林市一家公司签约,年生产200吨林蛙饮料。通过培育和发展壮大这些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了扶余县了农业经济结构。目前,扶余县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已由1999年的7:3调整到了5:5。
(2)推动了产地批发市场的形成
扶余县三井子镇建设批发市场网站后,通过运用网上联系、网下交易的方式,年交易量达到20万吨,交易额达到7亿多元。目前,三井子杂粮杂豆批发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的杂粮批发市场。
(3)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通过网络大量宣传,提高了扶余县的国内外知名度,扩大了网络招商引资的规模。通过网络招商引资达到2.3亿元,其中扶余县与日本华源株式会社合作的“人工羊草种植”项目一项就协议引资2亿元。
(4)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发布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引导农民生产和经营,减少了损失,增加了收入。例如2002年春节前,县信息中心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下载了“玉米价格春节之后有上扬趋势”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在县电视台《扶余乡村》节目中播出,引导农民科学卖粮。玉米价格从春节前的0.54元/公斤上涨到春节后的0.86元/公斤,农民因此而得到了实惠。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近200元。2002年6月中旬,该县弓棚子镇黄瓜积压,当地0.16元/公斤都卖不出去,后来该镇村民打电话到县信息中心,在中国农村供求“一站通”等网站上发布,一周之内即有客商反馈,黑龙江大庆市、牡丹江等市的客商相继前来采购,以1.00元/公斤的价格售出,比当地价格高出0.84元/公斤,使菜农获得较好收入。
(5)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以及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并试验示范,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全县基本实现了每户拥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科学种田、科学养殖观念已深入民心。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扶余县四马架乡、新城局镇两个乡镇6个村91位农民填写了调查问卷。从汇总结果来看,扶余县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得到了农民一定程度的认可,但继续延伸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加强信息服务针对性的必要性也体现在农民的问卷中。
1.农民得到信息服务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超过半数的农民认为想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一定困难,其中39%回答不容易得到,12.2%回答根本得不到,37.8%回答比较容易得到,还有10.9%回答很容易得到。而对得到的信息的满意度来看,47.4%回答一般满意,31.6%表示比较满意,6.6%表示很满意,也有13.2%表示不满意,认为得到的信息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反映出,要在畅通农村各种信息渠道方面下功夫。尽管有电视、报纸等传媒,但由于缺乏针对性,使信息的供求不能有效衔接。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82) | 10 | 32 | 31 | 9 |
比重% | 12.2 | 39.0 | 37.8 | 11.0 |
表2 农民对得到的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76) | 1 | 10 | 36 | 24 | 5 |
比重% | 1.3 | 13.2 | 47.4 | 31.6 | 6.6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的看法
由于扶余县26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是少数,在问到是否经常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员的各种服务时,47%回答经常得到,42.2%回答很少得到,也有10.8%回答没有得到过服务。对于得到的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60%以上的农民给予了认可,其中40.6%认为有用,25%认为很有用,也有28%认为用处不大。87.8%的农民表示,如果信息能带来效益,他们愿意为之付费。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83) | 39 | 35 | 9 |
比重% | 47.0 | 42.2 | 10.8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有用程度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64) | 16 | 26 | 18 | 4 |
比重% | 25.0 | 40.6 | 28.1 | 6.3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82) | 72 | 10 |
比重% | 87.8 | 12.2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对中国农村信息服务几大渠道的了解情况的调查表明,扶余农民知道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的人数最多,91位被调查农民中79人表示知道这个节目,占86.8%。其次,对农民日报、农广校有所了解的也超过了半数,分别为64.8%和58.2%。了解互联网的人占31.9%。虽然“一站通”是中国农业部为促进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沟通而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推出的重要栏目,但知道“一站通”的人却比知道中国农业信息网的人多,前者占30.8%,而后者仅占24.18%。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91) | 29 | 22 | 28 | 41 | 53 | 79 | 59 |
比重% | 31.9 | 24.2 | 30.8 | 45.1 | 58.2 | 86.8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很不普遍,而且基本上限于从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两者分别占27.5%和23.1%。由于农民家庭有计算机的很少,一般是到乡镇、村的信息服务站上网。当然,实际上对一般农民来说,如果能够经常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对其生产经营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无线通讯服务在农村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接收过手机短信的农民比重最高,为29.7%。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91) | 6 | 4 | 6 | 6 | 25 | 21 | 27 |
比重% | 6.6 | 6.6 | 6.6 | 6.6 | 27.5 | 23.1 | 29.7 |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由于目前中国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且农业生产以户为单位进行,扶余县农民决定种什么、养什么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比较集中。其次,从电视相关节目中了解信息。尽管农民自主生产经营,但由于个体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近几年扶余县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由协会来统一指导农民种、养,效果良好。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排在第3位。计算机网络查找排在第6位。行政命令在农村生产中已很少,乡村干部布置在11个选项中排第10位。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自己的经验 | 827 | 7 | 报纸、杂志 | 494 |
2 | 收看电视 | 741 | 8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470 |
3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701 | 9 | 参考邻居计划 | 428 |
4 | 农技人员介绍 | 648 | 10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327 |
5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604 | 11 | 其它 | 158 |
6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553 |
注:表中排序经过加权计算得出。下同。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990。
产中: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农民主要还是通过人工传授来掌握。县乡农技人员在农民中有较好的信誉,由于农业技术有很强的专业性,比如,农作物发生病害,一般需要到现场查看才能给予针对性的诊治,所以县乡农技人员是农民学习、掌握农业技术的第1选择。在一个小范围内,农民种养产品具有同一性,跟周围农户学习是第2选择。自己从书报学习、收看电视听收音机分别排在第3、第4位。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排在第5位。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953 | 7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547 |
2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933 | 8 | 热线电话 | 521 |
3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898 | 9 | 上农广校学习 | 504 |
4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889 | 10 | 乡、村黑板报 | 468 |
5 | 专业技术协会 | 759 | 11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312 |
6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655 | 12 | 其它 | 139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080。
产后:由于农民销售农产品大都是自主销售,其主要信息来源中到集市了解价格成为第1选择。当然,由于单家独户到市场交易能力有限,且将农产品运到市场又有一定成本,所以农民销售农产品还是靠上门收购,这是第2选择。根据订单合同以及乡村干部介绍分别排在第3、第4位。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排在第11位(表10)。通过网络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在农村已有不少实例,并且确实为农民销售产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尽管排序较靠后,但相信计算机网络在农产品销售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由于目前农村电视机普及率较高,扶余县达到80%,所调查的农户达到106.7%,大多数农民对通过电视传播信息的方式较为喜欢,在17个选项中排在第1位。农民普遍对当地农技人员有较高的信任感,所以农技人员传授的方式也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欢迎,排在第2位。报刊杂志由于信息量大,内容较为详细,也是农民经常选用的途径,排在第3位。计算机网络排序较靠后,仅列第14位(表11),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平时接触计算机较少,对网络能带来什么不太了解,而且使用计算机对农民文化素质又有一定的要求。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1227 | 9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703 |
2 | 靠上门收购 | 1097 | 10 | 出售给专业协会、供销协会(合作社)等 | 666 |
3 | 根据合同 | 1038 | 11 | 上网查 | 661 |
4 | 乡村干部介绍 | 987 | 12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606 |
5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965 | 13 | 农技110 | 545 |
6 | 听邻居说 | 935 | 14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511 |
7 | 看报纸、杂志 | 893 | 15 | 一站通 | 480 |
8 | 信息发布会 | 746 | 16 | 其它 | 223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440。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1444 | 10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850 |
2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1384 | 11 | 农技110 | 828 |
3 | 报纸、杂志 | 1167 | 12 | 热线电话 | 819 |
4 | 信息发布会 | 994 | 13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704 |
5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978 | 14 | 计算机网络 | 665 |
6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945 | 15 | 手机短信 | 626 |
7 | 乡、村黑板报 | 923 | 16 | 一站通 | 610 |
8 | 传单明白纸 | 866 | 17 | 其它 | 169 |
9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 | 857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530。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在所列的18类信息中,价格、技术、品种信息排在前5位。其中,本地农产品价格、本省农产品价格分别排在第1、第2位。新(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分别排在第3、第4位,外省市农产品价格排在第5位。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工作中的重点,但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农民对此认识还很不够。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仅排在第12位。对市场走势信息和供求信息关切度不高。总体看,农民最关心的还是跟自己生产经营及收益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而对于市场关注得较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1358 | 10 | 天气预报 | 847 |
2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1226 | 11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815 |
3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1130 | 12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815 |
4 | 新品种信息 | 1112 | 13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774 |
5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1054 | 14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733 |
6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938 | 15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718 |
7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905 | 16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704 |
8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859 | 17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598 |
9 | 国际市场价格 | 848 | 18 | 其它 | 83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620。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扶余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投资相对较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进展缓慢,信息服务供给不足。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信息需求不旺,也制约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1.从供给方面来看
(1)基础投入少,网络延伸进展缓慢
由于资金投入少,虽然在26个乡镇都设立了信息服务站,但多数服务站还不能对外向农民公开提供服务。信息协会和各乡镇分会虽已成立,但并没有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向会员农民收取会费,也没有政府的资助,缺乏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仅有的硬件设备就是一部电话。信息协会开展活动的经费都是从提供物资配送的微薄利润中支出,很难开展较大规模、上档次的服务。目前扶余县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都是主管这项工作的科技局李局长四处筹措,按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如果有一天李局长调动,很可能这件事就被耽误。而从农民需求看,51%的农民感觉获取信息有困难,农民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中信息服务站排在前5位,表现出农民对这一形式的认可和期盼。因此,政府部门应切实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切实支持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工作,使信息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2)多部门规划,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认识
省信息产业厅、计委、科技厅等掌握项目投资的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统一、不到位,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认识不一致,且缺乏高度,因此,这些部门的投资方向也不一致,重点不突出。对信息中心应起到什么作用,发挥什么功能不明确。如科技厅投资两万元要求建设“科技星火网”,计委要求开发软件,等等,不能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进行信息网络延伸。
(3)信息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信息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市场类信息资源缺乏。对信息服务人员来说,技术类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可以根据经验,或者从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到很多,但是市场类的问题就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如一农民张学军说:“我就想了解全国绿豆都分布在哪里,有多少面积,有什么品种,受没受灾?”信息中心难以收集到较为详细的资料。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市场行情信息中,对过去、现在的形势分析的多,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信息就很少,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决策的作用不明显。
2.从需求方面来看
(1)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信息需求不旺
扶余县农村劳动力总体特点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根据随机抽样调查,农村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43.1岁。从文化素质来看,初中文化水平占50%,小学文化水平占30%,即80%的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年龄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农民接受新事物较慢,对信息需求不旺。
(2)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对现有资源的使用
扶余县是贫困县,农民经济条件较差,2002年农民人纯均收入仅有2600元,全县农民家庭除电视机拥有率较高外,电话拥有率仅为20%,计算机拥有率更低,为0.1%。经济收入少,对信息设备的投入就有限,客观上制约了他们对已有的信息服务资源的使用。
五、典型做法及下一步打算
1.典型做法
扶余县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充分整合信息资源,积极探索县内电脑网、视听网、语音网、组织网、物流网“五网”的联建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积极组建专业信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信息服务规模效益应该说是他们工作中最有成效的一个做法。通过组建专业信息协会,一方面培育、壮大了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形成对信息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使信息服务更具针对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实现了信息服务的规模效益。
目前,扶余县信息服务采取了“行政引导,协会运作;行政设计,协会施工”的推进方式,即在政府行政引导、管理、监督下,由协会具体承担为农民提供服务的职能,包括指导农民生产经营决策,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物资配送服务。协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机制更加灵活。由于协会内部组建了物流配送中心,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取得一部分营业收入,用这部分收入来消化所发生的信息服务费用,降低了信息服务的运行成本,初步实现了“以物流网养信息网”。可以说,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政府投入少,收效大,克服了传统行政组织网络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
2.实施要点
一是必须要在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乡村成立协会,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需求;二是要选择高素质、在农民中有威信、热心为农民服务的人做协会的负责人,或者选择农村技术人员或乡村干部做协会的带头人。扶余县曾有一专业协会会长,自己发展致富了,但他缺乏集体观念、缺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很快就被会员农民免职。三是协会必须有经营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扶余县运作情况来看,专业协会没有按国际惯例向会员农民收取会费,也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又完全是无偿的。在中国广大农村,由于农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很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并不实行向会员农户收取会费的做法。因此,只有协会自身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才能消化所发生的服务费用。
3.下一步打算
(1)继续通过网络积极引进项目,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投资。
(2)继续发展协会组织,并提高协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壮大实力,提高协会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交换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靠挂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不断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4)加大培训力度,发挥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的作用,利用其人员、经费、场所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现场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乡村干部、农民的培训,提高素质。
4.可持续性
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协会等农民中介组织,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做法被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模式。扶余县信息服务工作人员认为,农村信息服务是前途非常光明的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预计在今后5年,以传统方式为主的信息服务将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将是政府引导和协会运作的双轨制,农民对政府的信息服务依赖性更加突出一些。再过5年,随着农民“自我组织”意识的提高,农村中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经纪人事务所等大量中介组织将不断涌现,政府引导、协会运作的双轨运行模式将会被“以协会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所取代。再过10年,信息服务将主要依靠协会进行,政府则转型为政策引导、行业立法和行政监管,农民将更多地依赖协会组织获取信息。
执笔:钟永玲
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利通区农村信息服务的调研报告
利通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历史悠久、精耕细作、优质高产的传统农业地区。现有人口30.3万,农业人口约20万,约占总人口的66%;土地面积1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公顷。人均耕地0.085公顷(1.29亩),略高于国际最低标准(0.08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13公顷(1.95亩),人均耕地资源不丰富,但土壤肥沃,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利通区下设4个乡、4个镇、2个办事处,共计10个乡镇(处)。
2002年粮食总产量1.57亿公斤,其中水稻总产6391.5万公斤,小麦总产量4322.5万公斤,玉米总产量4950.2万公斤。谷物人均产量516公斤,比全国人均较多年份的366公斤(1998年)高43%,粮食商品率达到40%。截至目前,生猪存栏8万多头,羊只存栏19.6万只,奶牛存栏量达3.6万头,占自治区的45%以上,肉牛出栏7.7万头。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4元,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种植业和第三产业。
受调查农户多数种植水稻、小麦、蔬菜,养殖奶牛和羊;少数种植玉米、西瓜,养殖猪、鸡和运销。
一、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1.服务组织体系
(1)利通区农业局信息中心
人员、技能: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农业局信息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家县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原是利通区农业局的一个临时性机构,在2003年初进行的机构改革中才设立为股室,现有4名实际专职工作人员(没有人员编制)。主任董卫舟(大学本科),负责全盘工作;马少兴(大专),负责技术开发;杨学英(大专),负责图形图片处理:黄桂林(高中),负责市场调查。该中心的信息服务人员是通过自学和培训来提高其自身能力和水平;2002年有1人参加过由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农村信息员培训。
硬件设备:IBM服务器1台,计算机4台,其中586以上型号4台,型号:海贝二代V2800;上网计算机3台,通过ADSL宽带,拨号上网;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扫描仪1台;复印机1台;工作电话2部(包含“农业110”值班电话1部);速印机1台。应用软件:Firework、WPS、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等。
(2)“农业110”服务队
2001年5月由农业信息中心组织农口各单位、各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农业110”服务队,实行领导小组监督管理下的队长负责制,对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以提供诚信、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质服务,领导小组和服务队队员共有11人;通过专线电话、电脑网络和现场服务为农民释疑解难,同时也受理假冒伪劣农资经营案件的举报。
(3)基层信息服务中心(站)
1999年依托各乡镇的“7站8所”,成立基本符合农业部“六个一”标准的信息服务站,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到目前为止,各乡镇、办事处和农口各局、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站由各级政府筹资,配备了电脑,目前共有31台;为有条件的行政村和信息员配备了传真机7台。目前在金积镇和扁担沟乡等农业重点乡镇成立了乡镇“农业110”服务队,将原有乡镇“7站8所”的农业科技人员组合到“农业110”服务队中,按行政村和行业分成了农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等几个服务组,纳入利通区信息中心统一调度管理系统,增强“农业110”整体联动服务功能。
(4)基层信息员队伍
首先把“农业110”服务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利通区信息员队伍的支持后盾,然后在各乡镇、村调查了解,重点从乡村干部、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养及经营大户中选出一批有文化、有经济头脑和市场信息意识以及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骨干农民进行培训,经考核后,为各乡镇或村确定1-2名专职或兼职农村信息员,为他们配备传真机,并签定“信息服务用户协议书”,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2.信息服务经费来源
利通区农业局信息中心没有人员编制,人员工资和工作是分开的,信息中心的人员工资由原单位支出;基层的“7站8所”隶属乡镇政府,人员工资及信息服务站的运行费用一般都由乡镇政府承担。同样的原因,信息中心也没有独立的或专项的财政拨款,每年由利通区农业局视情况随时调拨款项,大约3-4万元/年,作为信息服务资金,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及其他费用靠区县、乡镇政府、农业局、各农口局等多方筹资。目前每年总的运行费用约14万元,主要支出有:电话费及上网费9280元/年、印刷费1000元/年、电视信息发布费8000元/年,系统建设及维护成本约10万元,年开发采集信息费用大约2万左右。
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1.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加工
在一般条件下,通过乡镇、村和信息中心的信息员搜集乡镇、村及农民的各种信息,按规定汇总到信息中心,经过处理后,及时通过网络和各种渠道发布;在每年信息需求量大的特定时期,如农时、节气之前或赶集之日,针对当地农户的经营水平和网络使用率低而信息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到集市和进村入户,采取大量散发调查表的方式收集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调查摸底工作。信息经过处理后,除及时通过网络和各种渠道发布外,更注重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在田间地头或农民的家里,随时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座谈交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这两种方式,及时把基层的各种信息反馈到中心,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回复,或是将基层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回去,或是通过互联网发布供求信息。对于接收到的互联网信息,或反馈信息,经中心确认后,最后反馈到信息需求者手中。
本着办出特色、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则,中心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与报刊
根据政府及农民提出的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从各类农业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中国农商网、中国农村信息网、宁夏农业信息网、中国农网等)、农业报刊(农民日报、宁夏科技报等)和建立协作与联系的一些专业网站和网络服务公司(宁夏西科电子有限公司、宁夏凯创电脑有限公司等)通过注册会员和订阅电子邮件和报刊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进行分类处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供求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这是该中心信息的主要来源。
(2)自主采集
自1999年9月起,在利通区几个大型农产品市场中选择了东郊、西湖、西市场3个市场作为固定信息采集点,配备了计算机;信息中心的信息员每周两次对3个固定信息采集点及其它5-6个市场的蔬菜、肉类、水果、粮食的批发、零售价格进行采集。同时,每个乡镇也有1-2名信息员负责了解基层农业信息需求,面向一线采集各类农业信息,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到信息中心。
(3)政府文件
各级政府、行业部门的通知、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文件信息。
2.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
该中心的信息服务全部是免费的。中心定位的服务对象是该地区的农口各大局、基层乡镇组织、各乡镇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纪人和种养经营大户等。由于信息服务对象各异,单一方式不可能满足所有服务对象对信息的需求,中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服务方式解决这个难题。
(1)互联网
1999年,率先建起了自治区第一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利通农业网”。目前网站共分农业资源、农业乡镇、特色农业、农业科技、市场信息、乡镇企业等12个版块,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信息以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药具使用方法和各行业产品的最新市场信息;同时与20多个相关农业网站友情链接,其中发布供求信息及产业动态信息须链接农业部的“中国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但发布信息、更新网页仍是基于软件制作网页,而不是基于数据库储存信息,比较落后,造成网页更新不及时,有些栏目出现空页现象。
互联网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在利通农业网站发布,及时提供与当地有关的政策、行业、供求等方面的最新信息,以及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品种资源等信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几年来,除维持日常信息服务外,还有针对性地编发“利通农业信息快讯(电子版)”41期,包含信息738条。二是通过互联网,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构建对外联系的桥梁,解决供求问题,提高经济效益,每年为企业和农户发布供求信息300余次,接受查询信息500余次。
(2)“农业110”服务
通过专线电话(0953 2122673)、蔬菜技术专家咨询电话(0953 2123299)、粮食作物专家咨询电话(0953 2281976)、电脑网络和现场服务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农作物的名优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项目、设施农业建设、名优农资推荐等咨询服务,协同有关方面查处举报的假冒伪劣农资(农药、种子、化肥)经营案件;信息中心还设立了应邀迅速赶赴现场服务等方式,现场解决问题;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电话询问,做到次次有记录,事事有结果、有交待,给农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因此“农业110”服务无论是对于没有网络设备的农民、企业或单位,还是对于能够上网的农民、企业或单位,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农业110”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共接待咨询电话150个、来访50人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60多次,病虫害防治现场指导30多次,查处农业违法案件91起。
(3)印发文字资料
农业信息中心把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到的产业动态、农业政策、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等信息,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好经验、好措施、好思路,编成《利通农业信息快讯》每周一期,除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各个浏览站外,更重要的是印发到各乡、镇、场、农口各部门、各乡镇技术推广站和信息员手中,使没有网络设施而人口又占绝大多数的农户(包括一部分基层领导)也能及时得到网络信息。两年来共编发“利通农业快讯”28期,为用户提供需求信息292条;2002年,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等时机,印发传单、小册子5000余份。
(4)利用电视传播发布信息
信息中心与宁夏吴忠市电视台“农业之窗”栏目合作开办了“塞上网讯”,每两周播发一次;与利通区电视台合作开办了《大市场》栏目,每周播发一次,这两个栏目主要发布农产品价格、供求,以及项目合作信息。
(5)科技培训
为切实使信息员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手段,满足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发布等服务工作的需要,举办了“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集中培训各乡镇、农口各局的主要领导、信息员共计77人次。各乡镇也采取多种形式多次培训经营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此外,还利用每年冬季科技培训的机会,争取主管部门安排一部分信息服务的培训内容,到各乡、村进行免费培训和讲课;主要宣讲产业发展动态、国内、国际的市场动向,信息对产业的作用,市场信息的获取、发布,市场形势的分析、预测,以及加入WTO对农业产业的影响等,来扩大信息中心的影响,提高农民群众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3.信息服务效果及评价
(1)沟通农产品产销信息,促进农民增收
从介绍的案例看,1999年在该信息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通过网络帮助当地农户从山西忻州购进182头产奶量高于当地品种30%-40%的优质奶牛,节约农户投入近10万元;同年,还通过网络以高出当地6元/公斤的价格销售了扁担沟乡农户种植的中药菟丝子,农户增收50%,并且使当地农户与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开辟了稳定增收的途径。2002年春季,该区金银滩镇林业站苗圃种植的花卉销路不畅,企业为此求助于信息中心,中心通过网络与多家厂商和单位联络,在春天解冻前,以满意的价格解决了鸢尾、唐菖蒲等花卉种球的销售问题,甚至远销到新疆和安徽等地。还有通过市、区电视台的“塞上网讯”和“大市场”栏目播出供求信息,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如古城村四队农民丁文财种植的800公斤樱桃番茄待售的信息播出后,很快就销了出去,使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业信息带来的实惠。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信息服务为农民创收200万元;协同有关部门查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48起,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28万元。
(2)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来看,该地区的信息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信息服务除了直接创造效益外,信息服务的主要效果还是以协同或间接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即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鉴于缺乏必要的数据,要想准确计量信息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非常困难的,但从宏观上看,信息服务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1998年未,粮食总产量为1.69亿公斤;1999年上半年,利通区奶牛存栏2.85万头;肉牛饲养量5.19万头,出栏1.78万头;生猪饲养量3.94万头,出栏1.38万头;羊饲养量5万头,出栏4.92万头;粮、经种植比例为8:2。而2002年粮食总产量1.57亿公斤,种粮产业比重下降;奶牛存栏已达3.6万头,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45%以上;肉牛出栏7.7万头;生猪存栏8万多头;羊只存栏19.6万只;奶产业GDP超过农业GDP,畜牧业GDP占到60%;粮、经、饲种植比例为7:2:1。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奶牛、肉牛和羊养殖业初步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信息中心协同相关部门为奶牛、肉牛、优质稻米、玉米、大棚蔬菜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其次通过多种形式,扩散了信息。在实地调查中,对信息服务作用的认同感差异非常大。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或者信息需求量的增大,对信息服务的认同感就增大。可以认为信息中心有利于新技术的扩散,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扁担沟乡的一位种养大户,种植约2 公顷青贮玉米、2-3公顷其他作物、饲养了10几头奶牛,他采取种植新品种(品种名647)的青贮玉米,产量由过去的90吨/公顷(6吨/亩)提高到了2002年的135吨/公顷(9吨/亩),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他认为信息服务的作用很大;利通区金积镇的一位大棚蔬菜种植大户,2002年家庭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属于同村农户家庭收入的高水平层次,他也认为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对生产经营是有用的;通过对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的了解,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虽然实地调查中大多数农户认为信息服务对他们的生产经营没有多大作用,而种养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及信息员却对信息服务工作的评价很高,认为能够对生产决策和产中管理提供很有用的信息资源。大多数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户认为信息来源于大户(邻居)和农技人员(见表8、9),这就揭示了该地区生产决策、产中管理的信息主要流动模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大户的示范与带动和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服务作用共同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利用,也说明了信息传播的扩散作用,这些作用与其他因素协同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2600元,增加到2002年的3124元,提高了20.2%。
第三,建立起对外信息协作的桥梁。该信息中心与国内80多家网站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所刊登的信息有反馈的150多条,已被利用和正在利用的有50多条,逐渐成为利通农业走出利通、外地企业进入利通的桥梁。
三、农民对信息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
1.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及满意程度
对利通区东塔寺乡6个村和金积镇三个村共79位农民的问卷调查表明, 70%以上的农民得到所需信息有困难,只有27%的农民表示想了解的信息一般都能够得到,其中20.3%回答比较容易得到,6.8%回答很容易得到;而对得到信息的满意度来看,只有19.7%表示满意,63%表示一般满意,16.9%表示不满意(详见表1、2)。
表1 农民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
选择答案 | 根本得不到 | 不容易得到 | 比较容易 | 很容易得到 |
人数(74) | 3 | 51 | 15 | 5 |
比重 | 4.05% | 68.9% | 20.3% | 6.8% |
表2 农民对得到信息内容的满意程度
选择答案 | 很不满意 | 不满意 | 一般满意 | 满意 | 很满意 |
人数(71) | 0 | 12 | 45 | 14 | 0 |
比重 | 0 | 16.9% | 63.4% | 19.7% | 0 |
2.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站)工作的看法
问卷调查中在问到是否经常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员的各种服务时,回答经常得到的只有9%;91%的农民认为,很少或没有得到过信息服务;这说明,利通区信息服务中心乃至基层信息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服务方面还有待于做更加广泛、深入、细致的工作。但对于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信息,农民的认可度还比较高,8.2%的农户认为,提供的信息很有用;80%认为有用;11.5%认为用处不大。如果信息能带来效益,96%的农户都表示,愿意为之付费(详见表3、4、5)。
表3 农民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的服务情况
选择答案 | 经常 | 很少 | 没有 |
人数(66) | 6 | 50 | 10 |
比重 | 9.1% | 75.8% | 15.2% |
表4 农民认为本乡村信息服务站(员)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有用程度
选择答案 | 很有用 | 有用 | 用处不大 | 没用 |
人数(61) | 5 | 49 | 7 | 0 |
比重 | 8.2% | 80.3% | 11.5% | 0 |
表5 如果信息服务可以带来效益农民是否愿意付费
选择答案 | 可以付一定的费用 | 不愿意付费 |
人数(71) | 68 | 3 |
比重 | 95.8% | 4.2% |
3.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调查表明,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在农民中有广泛影响,了解率达55.7%;其次是农业110、农民日报和农广校,了解率分别为34.2%、32.9%和25.3%;对互联网及中国农业信息网了解的也有22.8%和13.9%;对中国农业部为促进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沟通而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推出的重要栏目“一站通”的了解率最低,只有1.3%;这主要是因为农户计算机拥有率和互联网应用率很低,广泛普及还需一定时日(详见表6)。
表6 农民对信息渠道的了解情况
项目 | 互联网 |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一站通 | 农技110 | 农广校 |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 | 农民日报 |
人数(44) | 18 | 11 | 1 | 27 | 20 | 44 | 26 |
比重 | 22.8% | 13.9% | 1.3% | 34.2% | 25.3% | 55.7% | 32.9% |
4.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被调查农民利用网络获取、发布信息的程度很低,分别仅占7.6%和3.8%;有电子信箱的农民仅有2.5%;由于农户群的文化程度不高,相应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就很低(详见表7)。
表7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情况
项目 | 注册域名 | 宣传网页 | 电子信箱 | 浏览网页 | 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 | 手机短信 |
人数(79) | 1 | 1 | 2 | 2 | 6 | 3 | 6 |
比重 | 1.3% | 1.3% | 2.5% | 2.5% | 7.6% | 3.8% | 7.6% |
5.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使用情况
产前:利通区地处西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目前不存在卖难问题,农户生产决策还是靠自己传统的生产经验,此选项在调查问卷中列在第1位;由于利通区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效益的过程中,区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农民在决定种什么养什么的信息来源中,农技人员介绍排在第2位;参考邻居计划、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信息分别排第3、4位;从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排在最后(详见表8)。
表8 农民决定种养加计划的主要依靠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自己的经验 | 350 | 7 | 其它 | 35 |
2 | 农技人员介绍 | 340 | 8 | 乡村有线广播、收音机 | 20 |
3 | 参考邻居计划 | 283 | 9 | 专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 | 16 |
4 | 收看电视 | 143 | 10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8 |
5 | 报纸、杂志 | 77 | 11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7 |
6 | 乡镇及村干部布置 | 52 |
注:表中排序经过加权计算得出。下同。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869。
产中:农业生产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有些生产技术需要现场传授,所以跟周围农户学习及县乡农技人员传授是利通区农民学习、掌握农业技术的主要方式,被选择排在第1、第2位。看电视、听收音机以及自己看书、报纸学习分别被排在第3、第4位,其他选项的分值太低,不是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详见表9)。
产后: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由于农民销售农产品基本都是自主销售,到集市了解农产品价格是利通区农民的第1选择;靠上门收购是其第2选择;当地种养加销大户、听邻居说被排在3、4位;看报纸、杂志、信息服务中心(站)、乡村干部等选项在农民产后销售环节的作用不明显,排位比较靠后(详见表10)。
表9 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使用情况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跟周围农户学习 | 486 | 7 | 听上门推销员推荐 | 19 |
2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321 | 7 | 专业技术协会 | 19 |
3 | 收看电视、收听收音机 | 162 | 8 | 热线电话 | 14 |
4 | 自己看书、报纸、杂志 | 106 | 9 | 计算机网络查找信息 | 8 |
5 | 上农广校学习 | 34 | 10 | 乡、村黑板报 | 6 |
6 | 根据合同或订单 | 23 | 11 | 其它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948。
表10 农民决定产品销售的主要信息来源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到集市了解价格 | 496 | 8 | 广播电视求购信息 | 20 |
2 | 靠上门收购 | 311 | 8 | 根据合同 | 20 |
3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240 | 9 | 信息发布会 | 7 |
4 | 听邻居说 | 139 | 9 | 上网查 | 7 |
5 | 看报纸、杂志 | 52 | 10 | 一站通 | 0 |
6 | 乡村信息服务站 | 36 | 10 | 农技110 | 0 |
7 | 乡村干部介绍 | 21 | 10 | 出售给专业协会(合作社)等 | 0 |
7 | 其它 | 21 | 10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264。
6.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农民普遍对当地农技人员有较高的信任感,所以农技人员传授信息的方式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喜欢,排在第1位;由于目前农村电视机普及率很高,问卷调查农户的电视机拥有率达到133%,农民对通过电视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很喜欢,排在第2位;报刊杂志的信息易于保存、反复查阅,内容较为详细,也是农民经常选用的途径,排在第3位;农民也喜欢人与人、面对面的现场传授的服务方式,信息服务中心(站)、农民经纪人或信息员的选项被排在第4、5位;计算机网络的排名较靠后;最明显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很低,没有人选择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详见表11)。
7.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在目前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仍然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利通区农民生产的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所以本地农产品价格是农民最关心的信息,排在第1位;2003年利通区灌溉水量减少39%,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别列在第2、第3位;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病虫害预报、疫情、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也是农民所关注的,排在第4、5、6位;提高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在农村基层,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生产水平还很低,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也比较薄弱,农民所需要的信息中农产品质量标准排序明显靠后,仅列第14位(详见表12)。
表11 农民最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县乡村农技人员传授 | 412 | 9 | 农业110 | 15 |
2 | 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 | 231 | 10 | 计算机网络 | 14 |
3 | 报纸、杂志 | 126 | 11 | 信息发布会 | 0 |
4 | 信息服务中心(站) | 66 | 11 | 11 | 0 |
5 | 农民经纪人、信息员 | 39 | 11 | 手机短信 | 0 |
6 | 传单明白纸 | 35 | 11 | 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 | 0 |
7 | 当地种养加销大户 | 22 | 11 | 产业化龙头企业 | 0 |
8 | 热线电话 | 20 | 11 | 其它 | 0 |
9 | 乡、村黑板报 | 15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343。
表12 农民最需要的信息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排序 | 项目 | 分值 |
1 | 本地农产品市场价格 | 439 | 10 | 外省市市场价格 | 25 |
2 | 新技术、实用技术 | 336 | 10 | 农产品订单信息 | 25 |
3 | 新品种信息 | 280 | 11 | 农村政策和优惠措施 | 17 |
4 | 农兽药肥料农机质量 | 276 | 12 | 加工企业的收购信息 | 10 |
5 | 病虫害预报、疫情 | 192 | 13 | 农产品供求信息 | 7 |
6 | 农产品市场走势信息 | 142 | 14 | 农产品质量标准 | 6 |
7 | 本省农产品市场价格 | 93 | 15 | 国际市场价格 | 0 |
8 | 天气预报 | 89 | 15 | 农产品进出口信息 | 0 |
9 | 生产资料价格信息 | 31 | 15 | 其它 | 0 |
注:本表排序加权满分分值为1422。
四、困难和问题
利通区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受条件和我国特有的条块划分的影响和限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金不足
作为一个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性农业信息中心,提供网络信息仅仅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工作内容还包括提供电视图文信息、文字资料等大众传播方式的信息服务工作,经费开支比较大。但该信息中心除人员工资外,比较固定的业务经费来源于当地主管部门——农业局的行政拨款,每年大约3-4万元,而目前每年的运行费用大约为14万元左右,不足部分由该中心人员向政府等部门反映,各方临时筹资解决,因此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信息中心的生存有一定困难,今后多方位的发展更需要资金的支持。
信息中心在没有人员编制、专项经费、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靠几个人的努力,不厌其烦地说服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多渠道筹集资金50多万元为网站和基层信息服务站点购置设备,用他们的话说“所有的钱及项目都是喊来的”。
2.乡镇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这次问卷调查的几个内容分析,农户在进行生产决策、学习新技术、买卖商品时,从网络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其综合指数的分值分别为7、8和7;其他渠道的信息来源(如自己的经验、农技人员介绍等)仍然是农户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详见表5、6、7)。这说明农户对信息中心及在各乡镇的信息服务站点通过计算机上网了解信息微乎其微,信息服务站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地调查发现,该区除扁担沟乡的信息服务站在临街有门脸外,其余都设在乡镇政府院内或办公楼内,缺少对外开放的窗口,造成设备闲置,信息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信息服务站点的功能发挥程度不够,服务效果不好;乡镇村信息员的知识、水平、能力还较低,远远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
3.信息服务工作人员少,信息服务面窄,服务不到位
利通区大约有20万农民,约5万个农户,而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只有1名专职采编人员。中心每个工作人员平均要为1.25万个农户服务,或者说要为5万个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服务范围1112平方公里,人员明显不足;各乡镇的信息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也不到位。问卷分析显示,91%的农户认为很少得到或没有得到本乡村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员的各种服务;信息服务中心(站)对农民直接的信息服务很少,基本属于农民自主服务。目前农户最关心和最想了解的信息内容还不能直接得到,73%的农户根本得不到和不容易得到想要了解的信息,必须靠农户自己去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因此对信息中心和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的信息服务认同感很低;对得到的信息认同感也不高,近80%的农户对得到的信息不满意和一般满意(详见表2)。
4.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经过资源整合,利通区各乡镇“7站8所”的农业科技人员组合成农业110服务队,由信息中心统一调度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而区一级的信息服务资源整合还不是十分完善,涉农各部门信息网络建设基础薄弱、各自为政,行业、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协助联动性差,没有完全实现资源共享;网站服务的深度、广度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低
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在生产经营中,无论是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销售,还是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很少把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选项,其得分分值都很低,排序自然靠后或几乎排不上序(详见表8、9、10、11);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由此看来,该地区的信息服务还无法借助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来发挥信息服务的优势。
当地信息中心认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信息服务起步较晚,农民合作组织(协会)等中介组织发育并不成熟,组织机构还不健全,农民的信息意识还不够强,没有能力承担信息服务的重任;所以在这个阶段,信息服务应由政府来做。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的法规、章程、组织机构趋于完善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农民合作组织、协会等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承担起信息服务这个重任。
6.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低,信息需求的迫切性不强
接受问卷调查的农户户主大多都年轻力壮,年龄在51岁以上的仅为16%,平均年龄38.5岁,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对多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1%,高中占29%,经估算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左右;农民文化程度低,信息意识不强,使已有的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截至到目前,该地区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相应的行业或产业协会,农业生产中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产中的管理以及产后的销售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和商品量都很小,这必然导致信息带来的总收益相对较少;而新技术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大,农民人均收入不算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够强,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稳中求发展就构成农户对信息需求的一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对信息需求的迫切性。
7.服务对象缺乏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
问卷显示,农户电视机拥有率为132.9%,固定电话54.4%,手机41.8%,而计算机仅为1.3%,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和工具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这就决定该地区的农户不可能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主方式直接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必然要通过地方电视台、各种文字材料、面对面传授等多种形式来取得所需要的信息。
五、典型做法与今后打算
1.典型做法
(1)借助电视媒体扩大了信息服务覆盖面
利通区农民的电视拥有率比较高,基本达到了100%,电视节目也是农民比较喜欢的信息服务方式,信息中心与吴忠电视台、利通区电视台合作开办了“塞上网讯”、“大市场”栏目,选择农民能够收看到的时段来播出,以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2)利用电话、传真机弥补网络的不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信息中心为各乡镇的农村信息员配备传真机,信息中心与信息员通过电话、传真互通信息,信息员再通过电话传达给农户,对于技术性强、需要再利用的资料信息员利用传真机复印资料散发给农户,达到了扩散信息的目的。
2.今后打算
(1)职业教育与信息相结合,开展网络应用
目前,利通区各乡镇的普通中学大约95%的毕业生都回家务农,而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又比较低,网络应用有困难,因此,区信息中心下一步打算在乡镇小学和中学,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或职业班(果树班、畜牧班等),以此带动学生家长认识计算机网络,学习实用技术,深入开展信息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做好知识储备。
(2)继续推进网络的延伸,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把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向村、队、户、场和各批发市场延伸,加强与各农贸批发市场、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各乡镇信息普及性宣传,唤起对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建立乡镇联网信息示范点,用获益示范点的力量扩大推广面。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市场运作的办法,引导区内企业参与和应用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网站带来活力。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区外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探索信息服务的企业化运作方式。
(3)建设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网络化管理
利用已经积累了三年的农业信息数据,争取尽早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行情分析预测系统;在此基础上,按照实用、易用、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农业信息网络化的开发与应用、农业专家信息系统的开发,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逐步开发出覆盖本区主要种养殖品种的专家系统。
执笔: 孟宪丽
调研行程及调研工作人员
一、调研行程
调研日期 | 调研地点 | 调研人员 |
2003.03.10——2003.03.15 | 浙江省缙云县 | 张魁林 钟永玲 饶晓燕 |
2003.03.15——2003.03.16 | 浙江省兰溪市 | |
2003.03.17——2003.03.19 | 安徽省舒城县 | 张魁林 钟永玲 饶晓燕 |
2003.03.19——2003.03.21 | 安徽省芜湖县 | |
2003.04.08——2003.04.09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 | 李伟克 钟永玲 孟宪丽 |
2003.04.09——2003.04.11 | 宁夏银川市 | |
2003.04.21——2003.04.23 | 吉林省扶余县 | 李伟克 钟永玲 饶晓燕 |
二、调研组成员及各省市协助人员名单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 | 所做工作 |
Michael Riggs |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代表处 | 信息管理专家 | 管理 |
Malcolm Hazelman |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代表处 | 推广教育专家 | 管理 |
李伟克 | 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 | 副主任 | 调研指导 |
艾哈迈德 |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 | 代表 | 调研指导 |
徐 及 |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 | 助理代表 | 调研指导 |
曹四发 |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 | 主任 | 调研指导 |
张魁林 | 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应用推广处 | 处长 | 调研组织 舒城县、芜湖县分报告执笔 |
钟永玲 |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 | 处长 | 调研总执行人 总报告执笔 缙云县、兰溪市、扶余县分报告执笔 |
孟宪丽 |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 | 工程师 | 调研助手 利通区分报告执笔 |
饶晓燕 | 中国农业部信息中心应用推广处 | 工程师 | 调研助手 |
聂磊 |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 | 经济师助理 | 调研助手 |
李冬玲 |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处 | 经济师助理 | 调研助手 |
粱力晖 | 浙江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 | 科长 | 参与调研 |
徐月清 |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 | 党委书记 | 参与调研 |
施德云 | 浙江省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盛晓明 | 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 | 副局长 | 参与调研 |
朱树清 | 浙江省兰溪市农民之家 | 常务副主任 | 参与调研 |
徐 君 |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 | 干部 | 参与调研 |
李贤葆 | 安徽省舒城县农委 | 副主任 | 参与调研 |
秦佳能 | 安徽省芜湖县县农委信息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章二云 | 安徽省舒城县农委 | 副主任 | 参与调研 |
张金华 | 安徽省舒城县农委信息中心 | 科长 | 参与调研 |
关今悦 | 宁夏农业信息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董卫舟 |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农业局信息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吴秀媛 | 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李春逸 | 吉林省扶余县科技局 | 局长 | 参与调研 |
郭东义 | 吉林省扶余县信息中心 | 主任 | 参与调研 |
图一 调研地区示意图
图二 研组在舒城县羊山村开展农民问卷调查
图三 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
图四 缙云县新建镇农技服务部
图五 服务站模式信息流程图
图六 兰溪市农民之家大厅
图七 兰溪市农民之家种子销售柜台
图八 农民之家模式信息流程图
图九 兰溪市农民之家外观
图十 余县信息中心
图十一 扶余县陶赖昭优质稻米专业协会
图十二 协会模式信息流程图
图十三 缙云县壶镇信息站订阅的报纸
图十四 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咨询台
图十五 利通区农业110咨询记录
图十六 缙云县壶镇信息站自办刊物
图十七 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簿
图十八 缙云县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簿内容
图十九 芜湖县横岗镇信息站信息宣传栏
图二十 舒城县龙河镇信息站黑板报
图二一 芜湖县三元镇信息公告栏
图二二 舒城县幸福村有线广播站
图二三 兰溪市农民之家电子屏幕显示农产品价格
图二四 扶余农民使用触摸屏
图二五 芜湖县花桥镇信息赶集活动
图二六 舒城县龙河镇种子门市部
表1 调研地区人口及农业人口数
表2a 调研省(自治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表2b 调研县(市、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表3 调研县(市、区)农民家庭信息设备拥有率
表4 被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
表5 三种信息服务模式特点比较
[1] 一站通:中国农业部为促进全国农产品供求信息沟通而开发的“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http://gongqiu.agri.org.cn
[2] 分值=★(i=1,2,3……n, n为选项总数; 权重: 按问卷次序第一选项取n,
依次递减1,最后选项为1); 分值越大, 排序越前, 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