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生物学的研究数量激增,每年都有许多出版物诞生,特别是过去十年中(例如Björkman和Niemelä,2015;Juroszek等,2020;Peterson、Menon和Li,2010)。大多数研究(见表5中的总结)表明,一般来说,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业生态系统中来自昆虫、病原体和杂草的有害生物风险将会增加(Choudhary、Kumari和Fand,2019;Clements、DiTommaso和Hyvönen,2014;Juroszek等,2020),特别是当前较为凉爽的极地、寒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证据表明,所有的气候都会受到影响,但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会随生产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和进化能力而变化。对于林业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而言也基本如此(Seidl等,2017)。
Heeb、Jenner和Cook(2019)近期概述了有害生物防控方面的气候智能型策略。为适应新的气候情景,各国将需要这些策略以及其他预防性和治疗性植物保护措施(Almekinders等,2019;Erikson和Griffin,2014;Thomas-Sharma等,2016)。然而,监管安排、研究需求、国际合作和能力建设也应被纳入考虑,本报告的这一部分对这些方面的建议进行了概述。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所有植物检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包括在《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主持下制定的措施。建议对那些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是否适合处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需要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活动,并将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纳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中。
监视和监测是检测新的有害生物引入或监测其状况的重要工具。建议对那些在《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主持下制定的相关主题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和指南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订,以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加强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的植物健康威胁监视和监测活动。建议考虑制定多边监视计划的模型模板,用于展示怎样通过建立此类计划来减轻植物检疫方面的威胁,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
有关气候变化对植物健康产生的影响,来自科学研究的信息仍然匮乏,而在贸易流动、有害生物发生和截获方面进行国际信息交流,对于弥补上述信息匮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样重要的是将有害生物分布、寄主范围以及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有必要改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报告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缔约方的正式报告以及其他可获得和已发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