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发展目标恰恰相反,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其特征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和大规模灾害,而这些影响又因持续不断的冲突和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大范围的人员、经济、基础设施损失、供应链中断以及重要的环境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灾害事件(联合国大会将其定义为“由于危害事件与暴露程度、脆弱性和能力水平相互作用,导致社区或社会正常运行受到不同规模的严重破坏,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人员、物质、经济或环境蒙受损失或受到影响”1)的发生频率及其强度正在不断升级,预计将在地球气候变暖导致有限的生物和生态资源面临不确定风险的背景下进一步恶化。
2023年是评估灾害对农业造成损失的绝好机会,因为整个国际社会正处于全球性重要节点,为打造更可持续的未来而评估目前已取得的进展。审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情况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以及《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中期审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可以评估在减少风险、增强韧性、打造更可持续世界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展望未来,2023年底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全球盘点活动以及2024年的未来峰会都将带来新的机遇,可以继续评估全球发展进度。
据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的大量极端事件记录统计c,仅在2022年,灾害就导致31000人死亡,预计经济损失达2238亿美元,受影响人数超过1.85亿。2灾害事件的次数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每年100起增至过去二十年间的每年约400起(图1)d。
一般情况下,影响农业的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在减灾方面做出的努力远不及风险的增加速度。要想增强社区或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其宽泛定义为应对干扰或不利事件影响的能力)和应对能力,就必须大幅改变现有做法,并改进资源的获取和筹措方式。加强影响和风险信息工作,使各层级信息保持相互一致和适当整合,有助于地方和国家层级的农业相关社区确定最佳策略,去减缓或减轻未来事件产生的影响。同时,必须大范围采取措施,预防新风险的产生,在灾害事件发生之前减少现有风险,增强灾害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制定灾后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和《仙台减灾框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农业活动、计划、政策和融资中开展跨部门改革,营造主动预防和减轻风险的文化。
粮农组织即将推出最新旗舰出版物《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为未来打造更包容、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做出努力。粮农组织先前已就该主题编写了三份出版物e,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旨在整理并传播有关灾害对农业影响的现有知识,以推动有据可循的减灾投资。本报告力求展示各种方法,以改进有关农业相关风险及其影响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工作,吸引国际社会关注减灾,并给予政治、经济支持与承诺。
为满足人们了解和应对灾害对农业影响的迫切需求,本报告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汇总有关该话题的现有知识并提供新数据:第一,收集并汇总有关灾害对农业影响的现有实证,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揭示和量化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第二,分析投资于减灾解决方案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如在农场层面采取主动减灾措施和前瞻型行动,以增强农业生计的韧性。
下文介绍的框架将农业减灾相关关键概念与报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联大通过第A/RES/69/284号决议设立的一个关于减少灾害风险的指标和术语的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已开展工作,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阐释了本报告探讨的部分定义和概念。随后联大通过第A/RES/71/276号决议采纳了这些定义。按照此项工作做出的定义,灾害风险指“在特定时段内,系统、社会或社区可能发生的潜在生命损失、伤害或资产被毁或损坏,其发生概率可由危害因素、暴露程度、脆弱性和能力综合 决定。”。
危害一词指在一段时间内和特定区域里“可能导致死亡、伤害或其他健康影响、财产损失、社会和经济破坏或环境退化的过程、现象或人类活动”1。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已提出一整套国际参照组,包含302种危害,分成八组:气象和水文危害、地外危害、地质危害、环境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技术危害和社会危害,这些组别还可在特定灾害背景下进一步细分或调整。3影响农业的主要是气象和水文危害、地质危害、环境危害和生物危害,但武装冲突等社会危害以及技术危害和化学危害也会给农业带来潜在威胁(表1)。
暴露程度指“位于危害易发地区的人员、基础设施、住房、生产能力和其他有形人力资产的状况”。1在农业中,受暴露影响的物品包括作物、牲畜、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林产品以及生产和运输基础设施等资产或为农业生产和相关生计活动提供支持的土地、水和其他生态资源。脆弱性则指“由物理、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或过程决定的各种条件,会增加个人、社区、资产或系统对危害影响的敏感性。”1其中包括可能受影响的社会或系统固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征。灾害风险定义中最后一个维度是能力,指“一个组织、社区或社会内所有可用的优势、属性和资源的组合,可管理和降低灾害风险并加强抗灾能力”。1
图2展示的是本报告的概念框架,描述农业灾害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其与本报告结构及各部分联系起来。灾害风险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脆弱性、暴露程度和应对能力,是一个连续体,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损害数量取决于危害与各灾害风险相互作用的速度和空间尺度。在农业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危害和它所造成的灾害事件都可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展开。热浪、干旱或病虫害等危害以及它们造成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通常被称为缓发性事件。而风暴、洪水和地震是突发性事件,其影响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对有限,因此所造成的损失和损害更容易衡量。对实物资产或结构性资产的最初破坏会累积成直接损害,而直接经济损失则指这些被破坏资产的货币价值。灾害还会产生二次或间接损失,意味着由于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人类和环境影响,导致经济增加值有所 下降。4
如图2所示,危害与灾害风险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还会受到深层次风险驱动因素和冲击的影响,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国内外多个系统和部门。这些灾害风险驱动因素指“因暴露程度和脆弱性上升或能力降低对灾害风险水平产生影响的过程或条件,通常与发展有关”4,包括气候变化、贫困和不平等、人口增长,但也包括流行病、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武装冲突和环境退化。也许对农业而言,最紧迫的风险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因为农业离不开气候条件以及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健康程度。随着气候变化进程不断加剧,各种极端气候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气候变化会导致天气和气候相关危害的频率、强度、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2。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高度脆弱性加上更严重、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气候,可能导致世界上部分地区变得越来越不适宜生活和种植粮食。5
在图2展示的风险、暴露程度、脆弱性、能力和危害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本报告第2部分对灾害对农业及其子部门(作物、畜牧、渔业及水产养殖、林业)的影响进行了量化。
历史损失数据对于量化和验证灾害影响估计值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灾害背景、评估对象或主题、机构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以及影响评价的社会、物理和时间维度背景下,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衡量灾害损失和损害。最重要的是,是否具备相关而可靠的数据,是确定影响评价方法的唯一最主要 因素。
目前没有专门的数据库记录灾害对农业粮食体系的影响。此外,现有国际灾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么无法全面覆盖各部门,要么无法提供易于细分的信息,难以确定和评估与农业粮食体系相关的各种风险和后果。如第2.1节所述,记录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是一项复杂挑战,其中一个原因是农业各子部门内部固有的多样性,包含多种多样的产品、资产、活动和生计,都可能受到多种危害事件的影响。迫切需要实现通用定义、数据指标和衡量方法的标准化,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改进信息收集工作来加强减灾工作。
粮农组织一直致力于改进数据收集的覆盖率和标准化,以评估极端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并致力于为各国和国内各级部门开发定期监测和报告的工具和方法。6粮农组织支持了《仙台减灾框架》的“C2指标:灾害造成的直接农业损失”(见本报告第2.2节)制定标准化方法和定义,该指标用于记录联合国成员国农业及其子部门的损失和损害数据(对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5.2)。然而,由于各国在数据收集和报告方面存在滞后,C2指标下已获取的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数据可用性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从其他来源,如灾后需求评估,获得有关农业部门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所承受损失的相对份额的实证。
在缺少数据的情况下,人们提出了不同方法来估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基于灾害事件和农业产量历史数据之间关系的概率和统计模型。本报告第2.3节就利用模型对过去三十年间灾害事件造成的全球作物和牲畜损失进行首次评估。有关危害次数的信息来自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而有关产量、价格和收获面积的信息则用于计算产量波动,反映农业风险暴露程度和脆弱性。该分析利用虚拟情景对受灾和未受灾情景进行对比,揭示不同地区和灾害类型在不同年份的损失规模和损失负担。
当数据的产生和报告工作达到较高水准时,如种植业和畜牧业子部门,就可以通过评估得出有关生产和相关农业活动的详细实地损失估算值。东非草地贪夜蛾入侵造成的作物损失评估和索马里干旱对牲畜的影响评估都能深入到地方一级,并采用量身定制的指标和方法,考虑不同危害和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这些评估突出展示了数据的齐备程度如何左右对灾害影响的准确评估,并提出可用于满足不同背景下影响评估具体需求的策略和方法。
相比之下,由于缺少林业和渔业及水产养殖子部门的标准化指标和数据,很难对灾害影响开展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分析。本报告第2.4节将全面介绍在这两个子部门开展灾害影响评估时面临的挑战。一些危害和灾害事件凸显出数据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突出说明影响评估工作对渔业及水产养殖和林业部门的重要性。
报告第3部分通过更具全局性的方法,分析灾害风险深层次驱动因素(气候变化、流行病、环境退化和武装冲突)如何对农业产生影响。该部分以第2部分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深入探讨灾害风险深层次驱动因素及其对农业产生的连锁影响(见图2)。首先,该节将介绍气候变化影响归因学的新应用,展示气候变化在四个不同国家对作物生产率的影响。其次,本节将讨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和非洲猪瘟暴发相关案例,突出疫情和地方流行病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包括对全球市场的连锁影响。最后,该节还将探讨武装冲突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危机背景下深层次风险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放大效应。
最后,第4部分利用现有实证,分析通过在农场层面应用减灾良好做法来预防危害和灾害风险引发全面灾害的好处以及如何通过前瞻型行动和对多风险抵御能力的投资来减缓灾害风险,从而限制或减少农业领域的损害和损失。积极制定减灾措施,支持农场层面采用良好做法和技术,增加面向粮食不安全和弱势群体的灾害和气候融资,明显有助于减少灾害对男性和女性造成冲击。这些良好做法不仅能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还能产生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有助于加强农村生计,提高农民和务农人员的韧性。该部分通过具体范例,对预测会发生危害时农场层面减灾良好做法、技术和基于风险的前瞻型行动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开展分析,这是一种已被证实具有较好成本效益的挽救生命和生计的解决方案。最后,讨论了为遏制沙漠蝗虫的蔓延和保护非洲之角农业生计而部署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引用格式要求:
粮农组织。2024。《2023年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投资提高韧性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罗马。. https://doi.org/10.4060/cc7900zh
本信息产品中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 法律或发展状况,或对其国界或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提及具体的公 司或厂商产品,无论是否含有专利,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或产品得到粮农组织的认可或推荐,优于未提及的其它类似公司或产品。
ISBN 978-92-5-138677-4
©粮农组织,2024年
保留部分权利。本作品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公共许可(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s)公开。
根据该许可条款,本作品可被复制、再次传播和改编,但必须恰当引用。使用本作品时不应暗示粮农组织认可任何具体的组织、 产品 或服务。不允许使用粮农组织标识。如翻译本作品,必须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并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生成。粮农组织不对本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英文版本应为权威版本。”
本许可产生或与之相关的争议和争端均应友好解决。如果无法就争端问题或仲裁之外的解决方式达成协议,相关各方应有权要求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法委)的仲裁规定进行仲裁。根据上述规定作出的仲裁裁决为任何争议的最终裁决,对各方具有 约束力。
第三方材料和照片。 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片)的用户,需自行判断再利用是否需要许可,并自行 向版权持有者申请许可。对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权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本作品中可能包含的照片不属于上文 公共许可范围。所有照片的使用征询应递交至:photo-library@fao.org。
销售、权利和授权。 粮农组织信息产品可在粮农组织网站(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zh)获得,也可通过 publicationssales@fao.org购买。商业性使用的申请应递交至: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关于权利和授权的 征询应递交至: copyright@fao.org。
封面图片: ©Toon de Vos/Pexels.com
荷兰王国。 平均有1.2万公顷的棉花、玉米和核桃等作物受到降雨和河水泛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