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全球化背景下,极端事件的影响是多维度、相互关联和连锁的。农业位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系统的交叉点,极易受到重大破坏和冲击的影响。要想减少这些冲击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制定和实施减少风险和抗灾战略来提高该部门的抗灾能力,就有必要首先确定和衡量农业活动如何受到灾害的影响。

第2部分将进一步阐述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第2部分第1节和第2节概述极端事件对农业的潜在影响轨迹,并重点展示记录这些影响所需的数据产生和收集工作现状。这些影响可能由多种危害引起,并可表现为不良物理、经济和社会后果。这两节还将概述农业灾害造成的社会影响的两个方面,即对女性农民的影响以及对流离失所和移民问题的影响。

第2部分第3节介绍对历史农业损失的全球评估结果,揭示过去三十年来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子部门在不同年份、区域和事件类型方面所遭受的不同损失负担。损失表示为农产品损失单位(吨)及其总经济价值。产量损失随后被转换成营养素和能量,突显健康膳食方面的潜在损失。插文从实地视角出发,介绍2016/17年索马里干旱后的牲畜损失情况以及草地贪夜蛾暴发对作物的影响。

第2部分第4节重点介绍渔业及水产养殖和林业这两个农业子部门所遭受的灾害影响,通过两项评估,详细说明特定部门的危害或影响,包括野火和虫害对林业的影响以及三个国家不同灾害对渔业及水产养殖业的不同影响。该节强调计算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和林业灾害损失的复杂性,并深入介绍更优秀的数据收集和影响评估 系统。

2.1 灾害对农业的多重影响

农业活动和生计以及它们所支撑的农业粮食生产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气候条件和天气相关事件会直接影响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可持续性7由于洪水、缺水、干旱、农业产量及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退化等多重危害和威胁,世界各地的农业遭受破坏的风险与日俱增。地震、火山喷发和板块运动等地球物理危害则会毁坏基础设施,并对农业所依赖的服务和网络(如运输和市场准入)造成大范围破坏。

供水变化和极端温度是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中的两个。洪水和强降水对农业体系和生产率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例如,强降雨和田地受淹会推迟春季种植活动,促使土壤板结,并因缺氧和根系疾病导致作物减产。相反,洪水也会对下一季作物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与季风和旋风相关的强降雨对生态系统大有裨益,有助于恢复水库水位,为季节性农业生产提供支持,缓解干旱地区的夏季旱情。尽管如此,降雨波动仍是造成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巴基斯坦,2022年过量季风降雨及其引发的洪水给农业部门造成了近40亿美元的损失。8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估计,仅2022年一年,美国的重大天气和气候事件给作物和牧场造成的损失就超过214亿美元。9其中干旱和野火造成的作物损失总值超过204亿美元,其余10.8亿美元则与飓风、冰雹、洪水和其他恶劣天气事件有关。干旱会导致缺水和作物歉收,最终在脆弱的环境中引发饥荒。在洪都拉斯,干旱和2020年风暴的综合影响导致农业产量减半,粮食不安全加剧,许多人被迫逃亡。10,11,12

农业干旱是由降雨不足(气象干旱)、土壤缺水和灌溉所需的地下水或蓄水水平降低(水文干旱)共同造成的。尤其是在生长季节,干旱会导致降水不足,从而影响作物生产或生态系统功能。土壤水分不足和土壤退化会影响除农业以外的其他生产系统,特别是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和牧场。例如,干旱、高温和北欧云杉松林小蠹虫害发生率之间有着密切关联。13

极端温度事件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在畜牧子部门,热应激会影响动物的死亡率、增重、产奶量和生育能力14一旦气温高于动物热中性区温度,动物福利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使之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某些品种的牛在温度高于20°C时会出现热应激,从而影响乳牛和肉牛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15许多作物对极端高温特别敏感,会降低玉米等谷物作物的产量,并增加牲畜的应激反应。当夜间温度从27°C升至32°C时,水稻产量最多可能会下降90%,16而超过30°C的温度被认为对玉米生产有害。17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如出现高温,会改变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而灌浆过程中的高温则会成为影响小麦产量和面粉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8

作物种植后发生极端事件也会影响生产。例如,在2019/20年火灾季,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野火摧毁了超过1000万公顷土地,其中约四分之一为农地。19此外,频繁出现的高温天气也可能增加务农人员、动物和植物的热应激。在西欧一些地区,尽管农业技术已在大规模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业中广泛应用,但2022年的严重干旱仍导致作物减产45%,而小麦和水稻则减产30%。20

实证表明,当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已经对农业产生了影响。海洋温度升高正在导致海洋热浪的发生率上升,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威胁,并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不利影响。与未发生变暖情况下的预期产量相比,一些地区的作物产量已经因气候变暖而开始减少。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热浪和干旱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幅度大约增加了两倍,从1964年至1990年的2.2%升至1991年至2015年的7.3%。21总体而言,历史上干旱和热浪曾导致欧洲的谷物产量平均分别下降了9%和7.3%,而同期非谷物产量则分别下降了3.8%和3.1%。寒潮也曾导致谷物和非谷物产量分别下降1.3%和2.6%。

这些日益加剧的趋势令人担忧。农业在保障粮食供应、实现健康膳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创造就业机会、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的重要驱动力。亚洲47.5亿人口中有半数以上居住在农村地区,以务农为生。27同样,非洲近50%的人口以务农为生,农业在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35%。28农业部门在灾害面前的潜在脆弱性令人震惊,特别是在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

除了对农业生产和库存产生直接影响外,灾害还会影响生计、粮食安全和营养,导致农村人口失业,农民和农业劳动者收入下降,减少当地市场的粮食供应。而灾害对粮食供应和营养的次要影响,如食品价格飙升、因生计受损或资产被毁导致用于购买食品的资金减少、因流离失所或市场和基础设施受阻而无法获取食品、社会援助计划中断以及缺少清洁的水和卫生设施,都可能减少直接受灾社区获得食品的机会。这种压力会降低家庭购买力,增加债务,加深贫困,加剧性别不平等。在极端情况下,它还可能导致农村人口流离失所和向外迁徙(见插文2)。最终,食品消费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会受到影响,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现象加剧,特别是在最脆弱家庭中。据估计,全球范围内2022年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长期饥饿,如按中间值计算,共约7.35亿人。29

插文 1 近期影响农业的事件

  • 热带气旋伊代于2019年在马拉维、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登陆。这场风暴被称为南部非洲最致命的旋风,共造成95388人流离失所,598人死亡,摧毁了莫桑比克71.5万公顷的作物,使该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22
  • 2022年夏天,欧盟超过80万公顷森林被野火烧毁。据估计,火灾造成的损害超过20亿欧元,葡萄牙、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受灾最为严重。23
  • 2018年开始在中国暴发的非洲猪瘟严重影响了该国养猪业。这场流行病导致约1112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78%。24
  • 2022年,美国经历了18次天气和气候灾害,每次造成的损害均超过10亿美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2022年已超过2021年,成为历史上第三大灾害损失年,共造成470人死亡,经济损失总额约为1650亿美元,其中仅农作物损失就接近220亿美元。9
  • 巴基斯坦2022年的季风降雨超过历年平均水平,随之又发生了世界上最为致命的洪水之一,3300多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农业是受灾最严重的经济部门之一,棉花、椰枣、甘蔗和水稻遭受重大损失,大约120万头牲畜死亡。该国粮食不安全人口因此估计增加了760万。25
  • 2023年2月,一场毁灭性地震袭击了土耳其南部。受灾地区是土壤肥沃的新月地带,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近15%,占农产品出口量近20%。地震对11个农业大省造成严重冲击,1573万人和全国20%以上的粮食生产受到影响。粮农组织的初步评估表明,地震对土耳其农业造成严重影响。经初步测算,农业部门承受的损害额达13亿美元,损失额达51亿美元。26
资料来源:作者本人解读。

插文 2 灾害导致的流离失所及其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评估灾害导致的流离失所对农业部门的影响仍然很困难。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实证证实,流离失所是灾害最明显的后果之一,对粮食安全和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具有短期和长期影响。

突发性灾害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流离失所,而缓发性灾害也会导致整个地区不再适合农作,迫使社区人口搬迁。当这两种灾害结合在一起时,其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流离失所可能会进一步延长。境内流离失所问题监测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至2022年,灾害共造成3.76亿人境内流离失所,而截至2022年底,仍有870万人流离失所。

农村人口流离失所时,他们不仅要放弃自己的土地和生计,他们的离开也意味着粮食减产,会对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产生连锁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埃塞俄比亚再到索马里,洪水和干旱迫使许多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地区,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归期。在一些地区,灾害的影响与冲突和暴力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意味着依赖农业生产和贸易维持生计的流离失所人口无法生产和出售粮食,而行动受限和冲突的其他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是一个典型例子,展示缓发性和突发性危害如何相互交织,进而引发流离失所,严重破坏粮食体系,加剧粮食安全。信德省是巴基斯坦的农业大省,2021年和2022年初遭受了严重干旱。形势严峻迫使政府发出警报,因为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威胁棉花和小麦等作物的生产,危及数百万农民的 生计。30,312022年8月的季风洪水淹没了信德省18%的地区,引发大规模流离失所,作物受损严重。32全国农业部门的损失高达92亿美元,其中72%发生在信德省。33

事实证明,关于洪水可能引发粮食危机的多次预警是准确的。34,35在7月和8月季风峰期,巴基斯坦各地近600万人的粮食不安全等级为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3+级别,其中半数以上在信德省。根据记录,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是洪水导致流离失所人口最多的省份。36 2022年季风季给巴基斯坦带来了破纪录的降雨量,引发了820万人次迁移,成为近十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因灾流离失所事件。37

同样,在接连发生灾害后,洪都拉斯也发生了严重的流离失所和农业损失。2020年11月,飓风埃塔和艾奥特在两周内迫使91.8万人境内流离失所。许多农民受到影响,大范围波及16个省的农业生产。咖啡和香蕉等在该国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很大比例的作物 受损。38

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的干旱走廊,近年来干旱导致收成减少,削弱了农民的韧性。干旱和2020年风暴的综合影响使农业产量减半,加剧了粮食不安全,许多人被迫逃往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10,39,40

以上例子表明,我们不应忽视灾害导致的流离失所对农业的影响。相反,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全面评估这一现象的范围和规模,同时研究粮食和农业部门如何寻求持久性解决方案,以解决流离失所问题。37

资料来源:作者本人解读。

这些影响在受灾地区的地方和家庭一级最为严重,而女性往往首当其冲地受到不利影响。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务农的男性人数多于女性,但在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农业仍是女性就业的最主要经济部门,而且在农业领域就业的女性比例通常高于男性41从经济上看,灾害对农业部门男性和女性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那里的女性农民与男性农民相比,往往更容易受到灾害的影响42资源和结构性限制因素是导致灾害对不同性别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女性很难获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例如预警系统服务和安全庇护所等,因此很难有效参与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活动,难以享受到社会和资金保护政策,另谋生计也面临困难(见插文3)。

插文 3 揭示性别脆弱性:灾害如何影响巴基斯坦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

现有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会加剧各行各业女性的灾害风险,并削弱社区整体的韧性。观察发现,灾害对巴基斯坦农业部门男性和女性产生的经济影响大相径庭。

农业是巴基斯坦最大的经济部门,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4%,44雇用总劳动力的37%(图3)。45女性占巴基斯坦农业劳动大军的70%以上。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长期阻碍女性在非农部门就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在农业劳动大军中的占比一直保持稳定。相比之下,更多男性则纷纷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使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加剧。

分析巴基斯坦的数据后可以发现,洪水对农业就业产生了影响,而且总体而言,灾害事件发生后,农业部门的有偿就业有所减少。劳动者采取了各种应对策略来适应这种变化,而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受到了性别因素的影响(图3)。男性可以转而经营自己的企业或农场,但女性失业后则往往只能留在家里从事无偿劳动。这一趋势在2007年、2011年、2018年和2019年的洪灾之后非常明显。

一场大洪水过后,随着男性转向自营农业活动,农业部门受雇从事有薪酬劳动的男性人数减少。另一方面,从事有薪酬农业劳动的女性人数也会减少,但参与无报酬家庭农业活动的女性人数则有所增加。这表明,从长远来看,洪灾对女性就业条件和薪酬保障的负面影响大于男性。46总体而言,分析结果表明,洪灾对巴基斯坦农业领域就业状况产生的影响因性别而异,女性灾后受到的影响更大,具体表现为她们的经济机会减少,不得不更加依赖家庭内部的劳动安排。

图 3 巴基斯坦男性和女性农业就业状况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国际劳工组织建模估算数据库.见: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库。[2023年5月引用].https://ilostat.ilo.org/data/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2023。国际劳工组织建模估算数据库。见: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库。[2023年5月引用]。https://ilostat.ilo.org/data/
资料来源:作者本人解读。

除社会和经济影响外,灾害还会对整个农业粮食价值链造成不利影响,包括导致种子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流动以及食品加工和分销等下游活动中断。它们会扰乱食品供应、市场准入和贸易,还可能导致出口额和收入减少。这会对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并影响农业部门的长期增长以及各国国内生产总值。43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事件对农业的影响也将影响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农业的可持续性。例如,在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因为降雨量减少可能会让人无法在干旱的边际土地上开展作物和畜牧生产,即便二氧化碳增加所带来的增产可能会部分抵消这一影响。但在那些弱势人口较多的低收入国家,日益频繁的灾害将产生更加明显的影响,因为这些国家的应对能力有限,同时获得资源的机会也同样有限,难以减少风险和适应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环礁国家,将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侵蚀、洪水和盐水入侵已经导致农业生产率 下降47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国家已经面临高度脆弱性和粮食不安全,并预计将更容易受到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48例如,纳米比亚预计由于气候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每年造成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6%,导致畜牧业、小规模农业和渔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喀麦隆高度依赖雨养农业,但由于降雨量减少14%,预计将遭受重大经济损失。49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