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定减灾和气候适应战略,首先要了解异常天气和极端事件影响农业的范围和程度。虽然目前已有多个数据库对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进行记录,但在现有多灾害全球数据库中,往往只能看到经济损失总量,农业及其子部门的损失并没有被单列进行全面评估或报告。即便在经济损失估算值中包含农业损失的情况下,通常很少或根本没有与其他经济部门相关的货币损失明细,也没有关于特定事件后发生的农业损失类型的信息。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很少细分到国家以下层级,也很少或根本不会提供关于土地利用和受影响农地总面积的信息。
这些数据系统普遍面临数据不足以及有关危害和数据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相互不一致的挑战,且各大国际数据库都面临这一局限性,例如国际灾害数据库(EM-DAT)f、DesInventarg、世界银行h、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i、全球各大再保险集团的数据库j和各国数据库。50
要想监测和衡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仙台框架》和《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和指标方面取得的进展,就需要首先解决全球、区域、国家和国家以下各级存在的严重数据缺失问题。粮农组织一直致力于提升覆盖率和实现数据收集技术标准化,以评估极端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同时努力在国家和国家以下各级建立定期监测和报告机制。目前主要采用两组方法来收集有关农业灾害损失的相关信息。第一组方法是灾后需求评估调查的一部分,由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灾后进行,以评估所有主要受灾部门损失和损害的货币价值和重置成本。第二组方法由粮农组织与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联合开发,用于遵照《仙台减灾框架》要求监测的C2指标,衡量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收集的数据被用于估算农业与其他生产部门相比较遭受的损失额。
灾后需求评估调查通常包含有关灾害对以下各部门影响的信息:农业、商业、工业、贸易、旅游业和生计等生产部门;教育、卫生、住房、文化和营养等社会部门;交通和电信、水和环境卫生、能源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灾后需求评估中包含的信息很详细,但同时范围有限,因为评估活动是在为数不多的事件之后进行的,而且评估所在国家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由于灾后需求评估的局限性,我们必须谨慎使用评估所产生的数据。
目前具备2007-2022年期间在60个国家开展的88次灾后需求评估数据(见技术附件1)。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损失平均占各部门灾害总影响的23%(图4)。 但由于目前灾后需求评估数量有限,仅在低收入国家和最具破坏性的极端事件之后才进行,因此相关数据也较为有限。目前仍缺少有关所有经济部门全球经济损失程度的更全面、更可靠的量化估算数据。
灾后需求评估数据还可用于评估不同种类的危害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然而,这些信息需谨慎使用,因为农业损失可能因危害的类型、规模、所在位置和生态系统而异。危害发生的时间段与农业生产日历的关系、开展的活动类型和生产过程的其他细节都很重要。灾后需求评估数据表明,总体而言,干旱造成的损失65%以上发生在农业部门。洪水、风暴、旋风和火山活动各为20%左右,突显出干旱对该行业的严重影响(图5)。
虽然样本量有限,但灾后需求评估可提供有关农业各子部门损失的信息。在总共80次评估中,有50次提供了此类信息(图6)。大部分损失发生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占比均为50%左右。之所以种植业和畜牧业在损失中所占比例明显较高,是因为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和林业在这些评估中并未获得足够重视。
《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是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首份重要协议,旨在监测联合国成员国为保护发展成果不受灾害风险影响而采取的行动。该框架的总目标是预防新风险,减少现有风险,同时提高韧性。该框架以四项优先行动以及从A到G的七项全球目标为指导,为评估全球在实现《仙台框架》方面的进展提供支持。《仙台框架》通过后,联合国大会设立了一个不限成员名额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旨在制定一套指标,衡量《仙台框架》七项全球目标的相关进展情况,并商定与减灾相关的术语。51该专家工作组在关于减灾相关术语和指标的报告中就评估《仙台框架》七项目标的进展情况共提出38项指标,指标随后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k。
在《仙台框架》的全球目标C中,分项指标C2对应的是灾害造成的直接农业损失,其中包括与作物、牲畜、渔业、养蜂业、水产养殖业和森林子部门及其相关设施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损失。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粮农组织已支持制定出一种用于衡量C2分项指标的方法。与框架所有其他指标一样,报告工作为自愿性质,成员国可自行根据本国或其他计量和计算制度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调整。汇编后的数据参见“仙台框架监测”线上平台,该平台上包括所有农业子部门数据,并按商品类型进一步细分。
自根据《仙台框架》启动报告工作以来,在向仙台框架监测平台提交报告的195个国家中,有82个国家就指标C2至少报告了一次。各国报告数量最多的是2019年(图7)。在这82个国家中,38个国家包含了子部门数据,其中31个国家报告了按作物分列的农业损失,24个国家报告了按牲畜分列的农业损失。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和2021年观察到数字下降的原因是进行报告的成员国数量有所减少,而不是2020年和2021年发生的事件实际有所减少。随着各国扩大数据报告工作,包括在国家和国家以下各层级按农业子部门分类,预计将获得更完整的农业损失相关信息。由于子部门和商品类型的数据报告工作为自愿性,因此仍存在严重的信息缺失问题,不利于详细了解灾害对农业、生计和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
据仙台框架监测平台报告,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总值年均达130亿美元。从31个国家所报告的按危害分类的农业损失信息看,最常见的灾害类型是洪水(16%)、火灾和野火(13%)以及干旱(12%)。而相比之下,该数据集所报告的所有农业损失中,近半数由干旱造成,再次突显出此类灾害对农业的重大影响(图8)。
由于报告的国家数量有限,又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造成报告延后,这些数字可能严重低估了农业损失。我们需要更及时的数据来预测和减轻可能影响农业的灾害,并以风险为依据确定最佳措施。
更好地提供有关灾害损失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业部门如何受到影响,并根据农业受影响的途径做出应对。此类信息还将为制定和采纳有助于保护农业部门发展免受冲击和危机影响的政策、计划和金融机制提供依据,从而加强其韧性。为应对缺乏相关、精细的数据来描述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确切影响的问题,本报告采用宏观层面的方法,利用国家层面的农业生产和灾害发生数据来估算农业损失。下一节将概要介绍一种创新性方法,可用于估算1991年至2021年极端事件造成的全球农业损失。该项评估首次概要介绍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以往31年里大、中、小型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
引用格式要求:
粮农组织。2024。《2023年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通过投资提高韧性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罗马。. https://doi.org/10.4060/cc7900zh
本信息产品中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 法律或发展状况,或对其国界或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大致边界线。提及具体的公 司或厂商产品,无论是否含有专利,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或产品得到粮农组织的认可或推荐,优于未提及的其它类似公司或产品。
ISBN 978-92-5-138677-4
©粮农组织,2024年
保留部分权利。本作品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公共许可(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legalcode.zh-hans)公开。
根据该许可条款,本作品可被复制、再次传播和改编,但必须恰当引用。使用本作品时不应暗示粮农组织认可任何具体的组织、 产品 或服务。不允许使用粮农组织标识。如翻译本作品,必须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并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生成。粮农组织不对本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英文版本应为权威版本。”
本许可产生或与之相关的争议和争端均应友好解决。如果无法就争端问题或仲裁之外的解决方式达成协议,相关各方应有权要求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法委)的仲裁规定进行仲裁。根据上述规定作出的仲裁裁决为任何争议的最终裁决,对各方具有 约束力。
第三方材料和照片。 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片)的用户,需自行判断再利用是否需要许可,并自行 向版权持有者申请许可。对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权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本作品中可能包含的照片不属于上文 公共许可范围。所有照片的使用征询应递交至:photo-library@fao.org。
销售、权利和授权。 粮农组织信息产品可在粮农组织网站(https://www.fao.org/publications/zh)获得,也可通过 publicationssales@fao.org购买。商业性使用的申请应递交至: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关于权利和授权的 征询应递交至: copyright@fao.org。
封面图片: ©Toon de Vos/Pexels.com
荷兰王国。 平均有1.2万公顷的棉花、玉米和核桃等作物受到降雨和河水泛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