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也有可能产生环境负外部效应,因为出口型生产可能会造成淡水取用不可持续、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毁林。贸易将经济刺激跨国传导给生产者,若再加上监管框架薄弱或欠缺,可能导致负面的环境后果。
可以将贸易政策作为工具,解决此类缺陷。据预计,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环境保护将成为贸易措施的正当理由。近年来许多贸易协定都包含环境条款,试图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淡水取用不可持续
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水都存在于海洋、冰盖或冰川中,只有1%是可以利用的淡水。176 农业占全球淡水取用量的72%,主要用于灌溉,是造成水资源压力的因素之一。约有12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给农业带来挑战的地区。177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过去十年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了40%。非洲大陆大部分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降到了被认为不足以满足粮食和其他部门用水需求的水平。178
农业生产是推动资源使用的重要因素,有可能导致不可持续的水资源取用。贸易将经济刺激跨国传导给生产者,因此,许多观察人士推断,贸易与不可持续的水资源取用之间存在联系。据估计,大约11%的地下水枯竭隐含在农作物国际贸易中。179 另一项研究估计,2000年至2015年间,粮食贸易增长了65%,而隐含在农产品出口中的不可持续灌溉增幅为18%,相对较小。180 这表明,贸易不一定是造成缺水的主要因素。尽管贸易有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效应,但不可持续灌溉的增幅远远低于农产品出口增幅,可见贸易也提高了效率。
污染
农业集约化以及肥料和杀虫剂使用量的增加是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之一。当氮和磷的使用量超过植物最佳生长所需量时,会造成土壤污染,并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杀虫剂也会损害环境和土壤健康,特别是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时尤其如此。 181 移至上一行末尾。
贸易使各国能够用农产品进口来替代本国生产,从而转移污染。一项使用虚拟灰水流向来探索农业污染全球化的研究指出,在通过贸易分配污染方面,各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ab 尽管灰水概念并未得到广泛使用,但该研究提供了有趣的观察,表明污染正在上升,且日益集中在少数一些国家,并指出贸易增加和污染增加之间存在正相关。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与内部污染足迹(即由国内生产造成)相比,外部污染足迹(由贸易造成)很小,这说明当地条件是决定农民做法的关键因素。182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毁林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土地用途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市场不考虑其成本,若生产地区的监管和执法不力,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见插文3.1)。世界上大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都位于森林中,森林覆盖率降低意味着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森林里有超过6万种不同种类的树木,是世界上80%的两栖动物物种、75%的鸟类物种和68%的哺乳动物物种的生境。热带森林生长着世界上约60%的维管束植物。183
插文3.1.贸易与生物多样性:监管的重要性
监管不善的市场更容易通过贸易产生环境负外部效应。
一项研究以北美野牛为例,展现了强劲持续的国际需求对生物多样性的深远影响。242 这项研究主要分析市场因素如何相互作用,通过贸易导致北美野牛在19世纪末濒临灭绝。首先,欧洲的技术创新使生产中所用的小牛皮被野牛皮取代,大大增加了对野牛皮的需求。其次,全球市场的存在使得欧洲可以通过从美国进口来满足自身对野牛皮的需求,这导致了对美国野牛的大规模捕猎,而美国野牛数量本就不多。作为一种开放获取的免费资源,北美野牛在19世纪80年代末几乎被捕殆尽。
另一项研究243 探索了贸易与鱼类种群崩溃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显示,由于日本鱼类资源锐减,为满足国内需求,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鱼类采购量上升。在国内价格足够高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充当了一个传导渠道,当其他国家的鱼类种群资源是开放的或监管不善时,国际市场的存在就会导致这些种群崩溃。该研究还发现,可持续管理的渔业资源不会因全球价格上涨而崩溃,这为加强渔获监管提供了有力论据。
以上例子突出表明,要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建立适当的监管框架,国家立法对规范市场主体的行动至关重要。同时,对于流动资源(如跨境鱼类种群)和共享资源(如全球大气层),多边合作不可或缺。
景观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自然生境,虽然有些物种可能会适应这种变化,但许多物种可能会无法适应。一项预测工作研究了土地用途变化(包括农田、牧场和城市化的增加)导致的物种灭绝,据其估计,为满足出口需求而将土地用途改为农业生产这一行为所造成的物种灭绝数量可能占全球物种灭绝总量的25%。184
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仅分布在十个国家(图3.3)。这意味着,全球绝大多数生物多样性位于少数几个国家,这使得当地环境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讨论的焦点。世界上近一半森林是热带森林(45%)。185 热带森林非常潮湿,生物密度最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储存库。在热带地区,整个20世纪,在人口增长、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林地转为其他用途的速度不断加快。近几十年来,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也助推了这一演变。
图3.31990-2020年部分国家森林面积演变情况
农产品的采购有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产生重大影响。来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产品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影响尤其大。一项研究估计了巴西塞拉多的大豆出口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这项研究将产品原产地追溯至市一级,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0年期间,欧盟的大豆进口对于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鬃狼和巨型食蚁兽的生境丧失产生了重要影响。186 尽管对欧盟的大豆出口与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在数量上不可同日而语,但对这些物种生境丧失带来的影响却几乎旗鼓相当。这是因为运往欧盟的出口产品来自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地区,突显了当地环境对于贸易引发环境外部效应的重要影响。
全球范围内,每年森林面积的减少逐步放缓,从1990年至2000年期间的0.19%下降到2010年至2020年期间的0.12%。187 各经济体之间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水平使一些推动土地用途变化的经济因素走出国界,通过全球市场传导,刺激农业用地扩张和土地用途变化,包括以牺牲林地为代价。188
农业扩张被视为毁林的主要原因,关于贸易、农业扩张和毁林之间相互关联的文献汗牛充栋。ac 牛、大豆和棕榈油都是具有持续国际需求的产品,2000年至2010年,这些产品的农业生产占热带毁林的40%。189 在某些情况下,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尽管这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当地条件。190 例如,一项针对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的研究估计,这些国家增加的农业用地中,高达50%是由贸易推动的,但农业用地造成的毁林中,另一半用于面向国内市场的生产。191 除了农产品出口,人们发现,发展水平和人口压力也是推动毁林的因素。贸易开放有助于扩大经济活动,加速收入和需求增长以及城市化和膳食变化等趋势,从而进一步对土地资源构成压力。
农业粮食体系是仅次于能源部门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2019年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1%。仅土地用途变化这一项,包括毁林和泥炭地退化在内,就占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7%。192 近期一项关于贸易和毁林之间关联的全球研究表明,热带毁林造成的排放有一部分可能与贸易有关(高达39%)。193
森林是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长时是碳汇,通过光合作用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自身物质当中。194 毁林一方面将被毁树木中储存的碳释放了出来,直接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土地被用于其他储碳能力较弱的用途,也间接导致碳汇的减少。虽然毁林发生在局部地区,但各气候系统相互联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超越国界,使气候变化成为一种全球外部效应。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各国进展参差不齐,部分原因是将全球目标与国家优先重点相统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见第4部分)。195 过去20年,各个国家、地方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采纳了减少、停止和扭转森林减少的目标,包括做出各项承诺、提出各项倡议,如可持续发展目标15、全球森林目标、《纽约森林宣言》、《消费品论坛决议》、《阿姆斯特丹宣言》、联合国秘书长发起的“扭转毁林趋势倡议”以及最近的《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等。其中许多倡议为消除农业生产导致的毁林制定了具体目标。
许多进口国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环境足迹,并已采取措施减少本国带来的毁林和森林退化压力。例如,2013年的《欧洲木材法规》禁止在欧洲共同市场交易非法木材及其制品。2021年,欧盟委员会推出了一项立法提案,要确保无论相关毁林在原产国是否合法,进入欧洲共同市场的棕榈油、大豆、木材、可可、咖啡、牛及其制品都必须“零毁林”( 见插文 3.2)。 移至上一行末尾。由于从何处进口能够决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因此该立法提案包含可追溯性和地理配准条款。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的增强可以增进信任,推动采用可持续做法。196
插文3.2.欧盟委员会关于规范“零毁林”产品和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的提案
“零毁林”产品
2021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立法提案,内容是尽可能减少欧盟供应链中与毁林有关的产品。该立法提案要求在欧盟开展经营的供应链经营者确保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棕榈油、大豆、木材、可可、咖啡、牛及其制品)“零毁林”。244 经营者要收集、保留并应要求提供关于其经营的零毁林状况信息,尤其是商品产地在原产国的地理位置。经营者还要负责对其供应链进行尽职调查。
该法规提案将2020年12月31日定为毁林土地或退化土地投入生产用途的截止日期。国家有关部门将负责对经营者和贸易商进行检查,不遵守规定的行为预计将被处以罚款。这项立法暂定期限三年,暂定期限结束时进行审查。该立法还要求在生效两年内开展可行性评估,评估将该法规扩大到其他生态系统(森林以外)和产品的可能性。这项提案与过去的举措有两个重要的不同。首先,这项提案超越了“非法毁林”的概念,提出了“零毁林”的要求。其次,这项提案将私营部门置于重要地位,私营部门将成为该法规的实际执法者。如果获得通过,该法规将设置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贸易商和经营者将有12个月的时间建立适当的尽职调查制度,用于将相关产品投放欧洲市场或从欧洲市场出口。欧洲联盟委员会采用全面的方法减少毁林,承诺支持贸易伙伴加强森林治理、制定立法、培养能力、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同时考虑到依靠森林谋生社区和土著人民的权利以及小农的需要。这样一个政策框架的具体结果尚不确定,因为这是一项新的提案,尚未通过立法,关于类似措施的文献也很少。
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
2022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提案,要求各类规模的公司识别、预防、减轻其供应链各环节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245, 246 该立法提案旨在鼓励负责任采购,确保在公司治理、公司管理、运营及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中都考虑到社会和环境因素。如果获得通过,新规则将确保企业通过贸易和采购来控制负面影响,包括其价值链各环节产生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公司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减少供应链各环节产生的负面影响,监督自身及供应商的尽职调查措施,并建立申诉和补救程序。该提案将农业视为高风险重点行业,要求某些大公司制定计划,确保自身商业战略符合《巴黎协定》关于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要求。该提案鼓励企业采用并实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任农业供应链指南》基于风险的尽职调查框架,该立法文本将此框架称为农业部门负责任采购和发展框架。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尽职调查立法。
尽管该提案令人鼓舞,但供应链上游公司所处的运营环境受制于发展挑战,作为尽职调查(以及毁林)相关立法的最终承受者,这些上游企业如何应对和缓解风险预计将取决于欧盟的下游零售商、贸易商和公司对其施加的压力。
许多热带国家正在努力遏制毁林和森林退化,并加强法律合规与核查工作。在这些国家进行采购的私营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寻找解决方案,削弱刺激毁林的因素。巴西的“大豆禁令”就是一个例子。私营部门通过“大豆禁令”这一承诺,支持公共部门停止巴西亚马逊地区的毁林。大豆禁令是巴西主要大豆贸易商的一项永久性承诺,内容是停止交易巴西亚马逊地区2006年后毁林土地上生产的大豆。该协议大获成功。在该协议及其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06至2014年间亚马逊地区的毁林现象显著减少。197 然而,亚马逊地区的毁林水平仍然堪忧,难以解决。比如,有迹象表明,随着巴西亚马逊地区毁林率下降,监管不那么严格的邻国毁林压力应声增大,哥伦比亚、巴拉圭和秘鲁的森林加速消失。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