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食品20消费

本节报告的所有水产食品消费数据都来自于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其中收集了1961年至今的数据。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作为一个统计框架,测算了供人类消费的食品(表观消费量20),而非实际的食品消费量(有效消费量)。

水产食品消费21趋势

全球水产食品消费22(不包括藻类20)增长显著,当今全球消费总量是近60年前消费总量的五倍以上。据估测,2019年全球水产食品消费总量为1.58亿吨,而1961年仅为2800万吨23。自1961年起,水产食品消费便以年均3.0%的速度不断扩大,而人口增速为年均1.6%(图38)。对人均消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供给增加、消费者偏好改变、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提高。

图38 水产食品消费量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2019年,在1.58亿吨供人类消费的水产食品中,亚洲消费量占全球总产的72%,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0%(图39)。与之相对,1961年亚洲水产食品消费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为48%。同时,欧洲和美国水产食品消费量占比在逐年下滑。欧洲和美国的占比分别从1961年的32%和9%下滑到2019年的10%和5%。亚洲国家消费水产品20占比不断提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得益于水产养殖的发展,亚洲在1993年跻身为水产品主要生产区域之列。其次,亚洲大陆近几十年经济增势迅猛,收入水平提高,中产阶段不断壮大,农村居民到城市务工,而在城市水产食品消费更加便捷。最后,进口量增大以及部分出口产品转销国内市场提高了中国消费者获取水产食品的多样性,进一步刺激了水产食品消费。

图39 1961-2019年各大洲水产食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注:数据以鲜重当量表示,按百万吨计。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过去,超过一半的水产食品仅由少数国家消费。1961年,前五大消费国(日本、前苏联、中国、美国和英国)占到全球水产食品消费总量的一半;而2019年,前五大消费国(中国、印尼、印度、美国和日本)的占比已经提高至59%。这一集中趋势反映出部分主要消费国的崛起,例如2019年中国一国的水产食品消费量就占到了供人类消费的所有水产食品总量的36%。

水产食品的人均消费

全球年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逐年走高,20世纪60年代为9.9公斤,70年代为11.4公斤,80年代为12.5公斤,90年代为14.4公斤,2000年代为17.0公斤,2010年代为19.6公斤,而2019年更是创下了20.5公斤的记录。初步测算结果表明,受需求疲软影响,人均消费量在2020年略有下滑(20.2公斤),并于2021年小幅反弹。

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的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从1961年到2019年均呈上升态势;但各国增长速度差异明显,中高收入国家年均增速最为抢眼(3.2%)。中国是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因为中国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24增势迅猛,人口也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人口数量占所有中高收入国家人口总量的56%,人均消费量由1961年的4.2公斤提高至2019年的40.1公斤。中低收入国家年均增速次之(1.9%),但仍快于高收入国家(0.5%)。高收入国家增速平缓主要是由于水产食品消费量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国家增速为负,从1961年到2019年年均缩减0.2%。

除增速差异显著外,各个国家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也有很大不同。各个国家在消费量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水产食品和其他食品的供给水平不同(包括具体水产养殖设施、渔获上岸地点以及鱼品市场的远近和便利程度),还有价格、收入水平、营养意识、食物传统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内部也存在这种差异,通常情况下沿海地区消费水平更高。2019年,在粮农组织测算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的227个国家中,133个国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94个国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人口来看,2019年人均消费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国家人口合计占到全球人口总数的54%。人均消费最高的国家包括冰岛、法罗群岛和马尔代夫,年人均消费水产食品超过80公斤(图40),与年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的国家(如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埃塞俄比亚)形成鲜明对比。2019年,全球人均消费量为20.5公斤;其中低收入国家人均5.4公斤,中低收入国家为15.2公斤,中高收入国家为28.1公斤,高收入国家为26.5公斤(表14)。然而,若不包括中国,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则会下滑到13.0公斤。

图40 2017-2019年水产食品人均表观消费量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本地图中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定地位或其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虚线大致体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最终地位待定。苏丹与南苏丹之间的最终边界尚未划定。阿卜耶伊地区的最终地位待定。阿根廷政府和英国政府就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尚存争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表142019年水产食品表观消费总量及人均量(按区域和经济水平分列)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初始数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各个大陆之间差异也十分显著。2019年,亚洲水产食品消费量最高,人均消费24.5公斤。大洋洲其次(23.1公斤),随后为欧洲(21.4公斤)、美洲(14.5公斤)和非洲(10.1公斤)。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鉴于生计型渔业、小规模渔业以及非正式跨境贸易往往存在数据漏报情况,故实际消费数字可能高于官方统计数据。这一情况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尤为突出。

非洲各国水产食品消费习惯各异。非洲大陆水产食品平均消费量较低,但有11个国家的人均消费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除加蓬、刚果、冈比亚、塞拉利昂、加纳、埃及和科特迪瓦外,还包括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而其他非洲国家水产食品消费量较低则出于多种原因,包括人口增速快,多数情况下快于捕捞渔业产量的增长速度;水产养殖部门规模较小,抑制了近期提高产量的潜力;上岸、道路和市场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非洲大陆优质水产食品的跨境流动;以及冷链不发达造成的收获后损失过高。此外,正如渔业和水产养殖预测一节所述,估计非洲的状况会不断恶化,未来十年人均消费量预计将逐年减少。考虑到非洲地区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且水产食品在很多非洲国家的动物蛋白摄入中发挥重要作用,若上述情况发生,则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威胁。

水产食品消费的营养和环境惠益

水产食品对于健康均衡膳食非常重要(插文7)。少量的水产食品就可以带来显著的营养收效,因为水产食品可以提供植物膳食中稀缺的必要营养成分。水产食品能够提供优质蛋白和必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尤其是A、B和D)、磷,以及铁、钙、锌、碘、锰、钾和硒等矿物质,此外还是有益于心脏的欧米伽-3脂肪酸的主要膳食来源。不同种类水生动物制成的水产食品营养成分也不尽相同。最为显著的差异是脂肪含量,沙丁鱼、三文鱼和金枪鱼等品种脂肪含量高,而鳕鱼和鲶鱼脂肪含量较低。鱼体内的两种欧米伽-3脂肪酸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人体无法合成欧米伽-3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欧米伽-3脂肪酸存在于所有鱼类体内,但在高脂肪品种鱼类中含量尤其高。经常吃鱼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减少卒中、抑郁、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对照试验和观察研究表明,鱼体内的欧米伽-3脂肪酸对于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最优发育非常重要;有证据表明,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食用鱼类或摄入欧米伽-3脂肪酸不足,会导致婴儿大脑发育迟缓。

插文7 关于水产食品营养贡献的报告的主要结论

当下粮食体系往往无法提供可负担的营养食物,很多人仍然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成本。由于陆地食物供应了全球消费的大部分食物1,粮食体系讨论往往以陆地食物为主,但水产食品在提供必要脂肪酸与铁、锌、钙、碘、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们呼吁提高膳食的环境可持续性2,“适度”食用鱼类和其他水产食品1这一可持续健康膳食也得到推崇。同时,尽管认识到了健康膳食的重要性在于其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对“可持续健康膳食”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明确论述。联合国营养小组讨论文件“水产品在可持续健康膳食中的贡献”3旨在展示实证,为政策、投资和研究提供信息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从而充分发挥水产食品提供可持续健康膳食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

该文件强调,多份研究仅狭隘地关注少数几个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品种,并未考虑各类水产食品更为丰富的营养和文化价值。丰富多样的水产食品,包括在水中养殖以及从水中捕获的动物、海藻和微生物以及新的食品技术创造出的细胞培养食品和植物基食品,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以及为全球人类提供生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水产食品具备潜力,可以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以及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膳食过渡作出重大贡献。如果按照联合国营养小组文件的建议进行供应和消费,适度消费并不一定会增加生产活动的负面环境影响。鉴于水产食品数量多、易获得、价格低且可接受,有助于建设有韧性的粮食系统并为所有人提供健康膳食。联合国营养小组文件建议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通过营养战略和干预措施推动多样化水产品消费,确保水产品供应和生产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并推动知识、数据和技术的民主化,创造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可应用的创新。促进消费者行为变化,并推动多样化和对处于较低营养层级水产食品的需求,也有助于将水产食品送上餐桌。

很多非高收入国家,包括部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通过生计型捕捞获得重要的食物来源。基里巴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国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但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却居于全球最高水平。在这类国家中,从水产食品中获得的蛋白质对于膳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蛋白摄入总量较低的情况下。

此外,非高收入国家膳食中水产食品蛋白占比通常也高于高收入国家(图41)。这表明,水产食品往往是负担得起的动物蛋白来源,与其他动物蛋白来源相比更加便宜,容易获得,也是很多餐饮传统中备受青睐的食材。图41还反映了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与水产食品对动物蛋白摄入贡献率之间并不匹配的情况。2019年,低收入国家的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远低于高收入国家;但水产食品对动物蛋白摄入的贡献率在低收入国家却高于高收入国家。

图41 2019年水产食品消费量及对动物蛋白摄入的贡献,按经济水平分列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2019年,全球范围内水产食品来源的蛋白在动物蛋白中占比约为17%,在所有蛋白中占比为7%(图42)。同年,水产食品来源蛋白占动物蛋白的比例在低收入国家为17%,中低收入国家为23%,中高收入国家为17%,高收入国家为13%。此外,33亿人的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中至少有20%的蛋白来自于水产食品(图43)。在柬埔寨、塞拉利昂、孟加拉国、印尼、加纳、莫桑比克和部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水产食品在动物蛋白摄入总量中的占比达到或超过50%。

图42 2019年动植物蛋白对全球日均蛋白质摄入量的贡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图43 2017-2019年水产食品对人均动物蛋白供应量的贡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本地图中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定地位或其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虚线大致体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最终地位待定。苏丹与南苏丹之间的最终边界尚未划定。阿卜耶伊地区的最终地位待定。阿根廷政府和英国政府就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尚存争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水产食品的贸易和获取

如前所述,地理位置在解释各国水产食品消费差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本国无法供应的更大数量、更加丰富的水产食品,从而缓解地理区位和国内产量带来的限制。全球范围内,水产食品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从1961年的16%提升到2019年的32%。发达国家进口依存度高,这是因为它们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水产食品的完好运输,并且消费者买得起进口产品,尤其是非本地生产的高价值产品。例如,美国水产食品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从1961年的1/3提高至2019年近3/4。相反,在低收入国家,水产食品的消费则主要依赖本国生产。例如,2019年乌干达水产品进口量仅占水产食品消费总量的1%。产品供应大多来自于国内生产,主要是维多利亚湖捕捞或养殖的淡水沙丁鱼、鲈鱼和罗非鱼。

从野生到饲养

水产食品消费增长主要是因为养殖产量显著提高,而捕捞渔业产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一直徘徊不前。源于水产养殖的水产食品占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6%提高至2010年代的50%。2020年初步估测结果表明,这个比例进一步提高至56%(图44)。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这些数字并非是实际食用数量,而是可供消费的数量。此外,如果仅考虑可食用量(即排除壳和其他不可食用部分,同时认识到“不可食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不同),捕捞渔业很可能依然是水产食品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水产养殖业主要生产双壳类和甲壳类动物,相当一部分是不可食用的部分。但是,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在这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亚洲国家作为主产国,养殖鱼类消费比例更高一些。此外,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养殖水生动物在全球水产食品消费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见“渔业和水产养殖预测”)。水产养殖强劲发展带来供应扩大,价格下滑,尤其是目前养殖品种已占主导地位的品种。水产养殖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低价值淡水鱼品,促进了若干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尤其是亚洲国家。

图44 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对人类消费水产食品的相对贡献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数据以鲜重当量表示。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不过,各个品种的水产养殖发展情况不一,某些品种更易养殖。此外,水产养殖部门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因为与捕捞生产者相比,养殖户对产品有更大的控制。因此,全球水产食品消费的品种构成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显著改变。甲壳类产品价格较高,过去消费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然而,由于养殖对虾和明虾产量扩大,价格下降,甲壳类产品的人均可供量增加了近5倍,从1961年的0.4公斤扩大到2019年的2.2公斤。软体类(不包括头足类)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人均消费量由1961年的0.6公斤提高至2019年的2.5公斤。淡水和洄游鱼类人均消费量增势最为明显,由1961年的1.5公斤猛增至2019年的8.2公斤。此种增长是因为亚洲人青睐某些淡水品种,三文鱼和鳟鱼需求强劲,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此外若干国家的罗非鱼需求量也很大。底栖和中上层鱼类群组并未显示出如此明显的变化,在全球消费量中人均消费分别在2.7公斤和3.0公斤左右。

2019年,20.5公斤的人均消费中,近75%为有鳍鱼,其余为贝类。淡水和洄游品种在人均水产食品消费量中占比40%。海洋有鳍鱼占比为33%,其中15%为中上层鱼类,13%为底层鱼类,5%为其他海洋鱼类。人均消费量的其余部分为贝类,其中12%为软体类(不包括头足类)、11%为甲壳类,2%为头足类。

健康方便食品的需求

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影响了消费者的决定,尤其是在富裕国家。很多国家超重人数不断增加,肥胖相关疾病日趋加剧,因而健康饮食已经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趋势。近年来,对水产食品等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此外,消费者和大型分销商也越来越关注水产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特别是环境和社会维度。生产者和零售商启动了各类认证和标签制度,旨在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水产食品的需求。

除健康可持续的水产品外,消费者还希望享受便利,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社会变革,包括收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就业,城镇化进程加速,家庭规模变小,让方便食品大行其道。这些产品预先制备,包装完好,只需要在家或由食品服务企业简单处理,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便捷地订购和配送。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广泛使用也让线上订购、送货到家、一键采购等模式更加普及。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各国采取的封控措施和物理隔离要求进一步刺激了这种趋势的发展。那时,出口商面临着市场和贸易受阻的局面,但本地小型鱼品供应商却生意兴隆,凸显了本地食品系统的重要性和韧性。

藻类

目前,海藻和其它藻类尚未计入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的水产食品类别,这表明多数国家都缺乏关于海藻及其利用的数据。部分国家食用海藻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在东亚,但在大多数国家,海藻的食物价值仍未得到充分利用。海藻是一种健康、营养且热量很低的食品。不同海藻品种的营养构成各异,但通常来说,海藻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基本营养物,如欧米伽-3和欧米伽-6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C、E和B12)、碘、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物。除营养价值外,食用海藻还能带来若干健康收益,例如降低血压,预防卒中(Fitzgerald等,2011)。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挑战愈演愈烈,海藻作为食品或水产养殖使用的饵料,也可以为加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机遇(Cai等,2021)。海藻可在海水中养殖,不会争夺耕地和淡水资源。

back to top 返回顶部